盛夏“乡”约,携手共助乡村振兴。7月28日-8月2日,我校三下乡团队“燃创净村联盟”到湛江吴川市黄坡镇开展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了黄坡镇委镇政府、三柏坉村委会、新屋村委会、林屋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非常高兴你们能够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帮助黄坡镇针对目前乡村垃圾治理的现状进行实践调研活动。相信从你们青年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意、发现问题,为垃圾治理的具体实施提出改善路径。想要落实垃圾分类进乡村,改变村民观念是基础工作,你们此行充分利用自身所学本领及特长来给村民们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将能为我们展开乡村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帮上大忙!”驻吴川市黄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高怡冰对团队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
“燃创净村联盟”团队深入基层一线,结合专业特长与当地民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团队制作了系统性的采访提纲,希望通过访谈了解村民对村内垃圾治理情况的真实感受和内心诉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2021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地评分表》制定了乡村垃圾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细化至三级评价指标,注重评估打分工作的可行性,以可量化标准为主,力求将主观因素最小化。
7月28日-8月1日,团队共走访了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下属的渡头坉村、大沙坉村、姓冼坉村、上龙村等22个自然村。在实地走访期间,队员们都运用自身优势入户访谈。团队中人际交往能力出色和会说粤语的同学走街串巷,积极大方地与村中村民们攀谈。村民们十分热情,开心地分享了这些年乡村垃圾治理情况的喜人变化,也表达了对进一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疑虑,团队成员一一记录在册,作为探索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
在家惠坉村,团队采访了一位年满70岁的老村长,在提及到乡村治理这一方面,老村长有着许多经验之谈。他认为:“村委会想把乡村村貌搞好,宣传很重要,村民的自觉自愿性也很重要。现在我们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大多数村民们会主动把自家门前门后的垃圾处理干净,村民处理垃圾自觉性提高了,村内环境也就变好了。”老村长对现阶段乡村垃圾治理状况总体感到比较满意。他还跟团队成员补充了一些可以加以改进的工作切入点,团队成员向当地村委会予以反馈。
在活动过程中,“燃创净村联盟”还发放了300多份调查问卷(全数回收),获得大量一手数据,了解村民们对垃圾治理现状的看法和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分析阻碍乡村垃圾治理工作有效进展的现实难题,为团队后续调研提供具体方向。
“燃创净村联盟”团队通过联系当地村委会,分别在三柏坉村委会、新屋村委会、林屋村委会召开了三场“推动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座谈会。团队成员根据走访发现的问题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打分情况与参与座谈会的全体村委干部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垃圾治理工作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推动垃圾治理工作的提升路径和长效机制。
在座谈会上,三柏坉书记刘炜表示: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治垃圾”。一是要建设完善乡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包括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点、分类垃圾桶等,要加大投资力度。二是要构建乡村垃圾治理的制度体系。比如推行垃圾处理“积分制”,鼓励村民自觉参与到日常垃圾处理之中。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保洁员队伍的投资,做好培训工作,使其满足乡村垃圾治理的需要。
团队还与三柏坉村委会达成了长期的口头合作协议,后续将持续参与该村垃圾治理的实践工作,争取让此次三下乡调研成果落到实处,为当地的乡村生态振兴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实践调研活动,“燃创净村联盟”还致力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团队深知,推动垃圾分类入农家,促进美丽乡村的建成的关键在于增加村民分类处理垃圾的知识储备、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因此,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特长,自主设计并印发上百册生动直观、妙趣横生的垃圾分类宣传册,该手册包含了较为全面的垃圾分类知识。
基于团队成员全员法学生的特殊构成,在宣传册中增设了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在宣传垃圾分类基本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向村民普法,力争达到宣传与普法教育的双重效益。队员在入户宣传的时候,将手册发放给受访村民以及在村中玩耍的孩童,村民们都非常开心并赞美宣传册的内容通俗易懂、设计巧妙。
在宣教过程中,一位抱着孩子的妈妈满意地说道“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小朋友们从小对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意义,能够认识到垃圾未分类给生活环境、自然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养成注重干净卫生的优良文明习惯。”
只有不断进行科普宣传,才能真正扮靓村容。基于疫情反复无常,团队成员录制有关垃圾分类的微视频,并与当地村委会合作,为小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的线上教学,寓教于乐,使得宣传工作有益又有趣,受到当地村委欢迎。
“燃创净村联盟”团队深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三下乡”活动的使命,而乡村垃圾分类治理又是需要跨越的一大难关。“燃创净村联盟”的青年学生们投身下乡调研,在助推乡村振兴中挥洒汗水,走遍了黄坡镇22个自然村每一条巷道,在一片片房屋错落、炊烟袅袅的天地中留下了不懈奋斗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