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部署。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通过创优体制机制建设、创活“一站式”教育阵地、创强国防教育宣传队伍、创新国防教育“第二课堂”,持续提升国防育人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广东省军区动员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广东省学校国防教育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中,我校荣获国防教育典型优秀奖,这是对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创优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征兵工作与国防教育有机融合
学校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创优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征兵宣传、兵役法规宣传贯彻与全民国防教育深度融合、一体推进。
聚合力,持续优化顶层设计
制定《广东财经大学征兵工作管理办法》,将征兵工作纳入二级党组织考核、绩效分配考核、就业工作评优评先指标。每年制定《广东财经大学征兵工作方案》,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征兵工作职责和任务。校领导在“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学生工作书记例会等场合多次宣讲习近平强军思想,推动各二级党组织确实把国防教育工作和征兵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突重点,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力度
组织征兵宣传进校园“三个一”活动(即一次校领导谈征兵活动、一场国防教育专题报告会、一次征兵主题座谈会)。普及兵役法规政策宣传,弘扬崇军尚武精神,激发学生参军报国热情。通过派发应征入伍宣传册、校道,宿舍园区悬挂张贴征兵宣传海报、横幅营造校园军旅氛围;组织退役复学学生进学院、进宿舍宣讲,微信公众号宣传应征入伍优秀士兵事迹等,以同龄人的军旅生活体验,优秀榜样感召学生向往军旅生活;通过社区设立征兵工作站、招聘会设立征兵咨询点等宣传征兵政策,解疑答惑;通过组织有应征入伍意愿的学生加入民兵连,参与训练,初步体验军旅生活,储备预征对象;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参观纪念馆、革命历史遗迹等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以上征兵工作的落实助推我校国防教育成效提升,近三年来我校应征入伍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应征入伍人数连年提升。2023年共有54名学生成功入伍,其中毕业生41人(省外入伍3人),超额41%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工作任务。
拓阵地,将国防教育深度嵌入学生社区
学校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以来,立足于学校“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浸润功能和园区育人功能。
设置征兵工作站和退役学生服务中心
通过在学生社区建设征兵工作站和退役学生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参军入伍、退役复学提供政策咨询、答疑辅导等全程服务。目前,工作站已开展应征入伍咨询600余人次,为参军入伍学生办理相关手续91人次,为退役复学学生办理相关手续50人次。
走进学生社区广泛开展征兵宣传工作
通过在社区发放征兵宣传折页、设置入伍政策展板等,把学校征兵宣传工作以及咨询服务推进到学生社区。
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寓于社区育人环境中
学校每逢重大纪念日,利用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展播红色电影、征兵公益宣传片、国防教育宣传片,在社区开展主题班会研讨学习红色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同学们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将“社区国防教育课”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通过在学生社区开展开展“喜迎建党立大志,夯基铸魂强信念”“学习两会悟精神,志愿践行学雷锋”“红色基因永传承,时代使命共担当”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场域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把爱党、爱国、爱军浓厚情怀深植青年学生心中,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国防育人”的前沿阵地。
强队伍,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学校以民兵连和国旗护卫队为主打造了一支有着国防主题特色、政治素质过硬的国防教育宣传队,通过发挥朋辈作用开展“真人真事真感受”宣传,实现榜样示范与国防教育有机融合,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爱国拥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民兵连与国旗护卫队现有将近200名成员,主要骨干由优秀退役士兵担任,成员主要为有参军意愿的同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退役军人挺身而出,化身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社区、校园积极协助完成师生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封控期间派餐等工作,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民兵连每周训练两次,通过跑操、军体拳训练、政治学习、国防知识研讨等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培养战斗精神,是同学身边的爱国好榜样、国防育人的“活教材”。我校国旗护卫队在第四届本科院校国旗护卫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我校民兵连骨干、退役大学生陈业诗获2021年“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民兵连骨干、退役大学生林毅滨获202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创平台,探索建立国防教育“第二课堂”
学校认真推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体系。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通过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来培养同学们的军事理论素养,增强同学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念。同时,学校通过创新国防教育“第二课堂”,将国防教育有机融入到各项实践活动中,让国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每年新生入学后均组织为期14天的军训,严格按照《军训大纲》要求施训,让学生掌握队列、军体拳、短棍术、匕首操等基本军事技能。军训期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国防领域法律,加强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的学习教育,培育国防文化,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素养。
重实践,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民兵连、国旗护卫队等国防教育学生团体力量,广泛开展各类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国防教育课堂,组织带领学生瞻仰黄花岗烈士纪念碑、参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团一大纪念馆等革命历史遗址和纪念馆,组织观看爱国主旋律影视,教唱革命歌曲,深入部队参观学习,夯实青年学生参军报国的思想基础。
国防教育始终在路上,我校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丰富实践载体,依托军地资源,发挥新载体、新技术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扎实做好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