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9月21日,由兴宁市政府与我校联合主办,广东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广东省“双百行动”驻兴宁服务队、我校文化旅游学院、共青团广东财经大学委员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学院、兴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我校梅州校友会承办的‘苏区融湾区,百校联百县’广东省大学生文旅项目策划与产品设计大赛在我校举行。
此次大赛以“新乡村•新产业•新动力”为主题,包含文旅项目策划、文创设计及微电影三个赛道,旨在通过大学生的创意与智慧,挖掘兴宁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教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自2024年5月启动以来,大赛期间陆续收到了澳门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长沙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内外多家兄弟院校的作品。组委会经过专家打分、网络热度评比等环节,选拔出各赛道进入决赛案例的调研名单。7月份,组委会邀请入围决赛的队伍到兴宁当地开展为期四天的调研采风,进一步增进了选手对兴宁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了解。此次决赛,9支参赛队伍围绕兴宁的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展开了精彩的文旅项目策划及微电影展示与答辩,赢得了现场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在文旅项目策划赛道,华南师范大学“文旅小队”推出“潇洒兴宁县,天南独一隅”亲子研学活动。活动借鉴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分四季设计特色线路:春探秘自然、夏享童趣、秋品客韵、冬浴温泉。研学内容融合生态、非遗与客家民俗,力图通过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提升游客体验,赋能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在文创策划赛道,广州美术学院“对不队”以传承和推广兴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选取了竹板歌、杯花舞、上灯习俗及李家教拳等代表性非遗项目,提取其文化元素进行现代设计转化。色彩上采用黑白灰为主色调,辅以黄色点缀,营造简洁古朴而不失现代感的视觉效果,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兴宁丰富的非遗文化。
在微电影赛道,我校“沁湖电影工作室”以纪录片《磐安围》展现兴宁客家围屋风采,通过青年视角与祖居者的对话,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细腻呈现围屋细节,对比古今,激发观众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经过激烈角逐,各赛道奖项揭晓。文旅策划项目赛道由华南师范大学“文旅小队”夺冠,我校“疯狂星期四队”等获二等奖,长沙师范学院“龙行龘龘队”等获三等奖;文创赛道中,广州美术学院、佛山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杯花舞韵队”获一等奖,我校“‘石’现振兴队”等获二等奖,惠州学院“兴东队”等获三等奖;微电影赛道的一等奖由我校“沁湖电影工作室”摘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文旅视界队”等获二等奖,我校“旅踏青砖队”等获三等奖,其中广州大学“游点意思队”获该赛道最佳网络人气奖。所有进入决赛队伍的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莫佳雯和霍殊容获得个人最佳风采奖。
大赛结束后,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文旅小队”的成员表示:“四天的调研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兴宁的自然风光、非遗文化和客家风情。在策划文旅项目时,我们力求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既尊重历史又满足游客需求。此次比赛不仅让我们收获经验,还增强了对兴宁文化的认同感。”
我校“疯狂星期四队”的成员说:“作为东道主参赛者,我们感到责任重大。这次比赛不仅展示了我们的实力,还让我们学习了其他同学的创意。亲身体验兴宁文化,增强了我们对本土文化的情感认同,并提升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坚定了我投身文旅事业的决心。”
观众张艺同学表示:“观看比赛让我深受启发。同辈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展示了传承与创新的无限可能。这场比赛不仅是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更是一场文化教育,激励我积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此次“苏区融湾区,百校联百县”广东省大学生文旅项目策划和产品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大学生文旅创新实践树立了典范。未来,我校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实践的精神,期待并呼吁更多类似活动的涌现,携手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国乡村文旅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