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广财学子奔赴惠来:创新传承红色文化,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27 17:44:53

为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的战略部署,助力乡村振兴,7月11日至7月15日,广东财经大学“惠风徐来”社会实践团奔赴揭阳市惠来县林樟村,以青春之姿深耕当地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新动能。在林樟村的土地上,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红色印记,用镜头捕捉乡村新韵,借笔端传递阡陌新声,让青春与乡土同频共振。

溯源红色根脉,青春晤对历史

抵达惠来后,实践团首站走进上林村中共潮普惠县委旧址(朝聚祠),这里曾是革命先辈彭湃工作生活的地方,队员们驻足凝视,在旧物与史迹间触摸历史的温度。

走出朝聚祠,实践团将调研方向锚定林樟村,与林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海清,村委会副主任林东梅就红色文旅村落搭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度探讨。从红色景点体系化规划,谈及如何将分散的红色点位串珠成链,打造沉浸式红色文旅路线;谈到游客接待配套设施短板,诸如餐饮缺乏特色且集中的服务场所,难以承接大规模游客,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记录,结合专业知识,为林樟村红色文旅的发展现状梳理脉络,探寻破局点。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队员们实地走访赤花剧社演出旧址、许玉磬同志故居等8处红色文化景点。在三山祠,探寻土地革命时期的烽火脉络;在赤花剧社演出旧址,感受往昔文化宣传的浓厚氛围。队员们以青春之眼观照历史,深挖林樟村红色故事的时代价值。在调研过程中,大家积极地与当地老人交流,听他们讲述口口相传的红色记忆,将零散的故事串联、整理,让沉睡的革命记忆“活”在当下,成为链接历史与青春的精神纽带,为林樟村红色文旅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青春创意赋能,激活产业活力

在深挖惠来红色文化脉络的同时,实践队以红色底蕴为根基,执青春创意之笔,勾勒产业活力新画卷。队员们踏访朝聚祠、赤花剧社旧址,用镜头捕捉岁月痕迹。数百张照片、多段视频,经精心剪辑化为宣传片,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让红色故事成功“破圈”,吸引众多年轻人关注。“红色记忆,时代新声”主题宣讲更是别出心裁;村落广场上,队员们身着融入当地红色元素的队服,用情景剧的形式向村民生动演绎大南山革命时期激烈战斗、秘密会议的场景,讲述许玉磬等烈士辗转传递情报、动员群众的英勇生平,并穿插与村民的互动问答。这场宣讲,让红色故事真正“活”在当下,走进人心,在村民心中种下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

“红南南”IP文创则为红色文化赋予“可触可感”的全新形态。实践团发挥创意,将惠来红色元素巧妙融入帆布包、明信片、文旅宣传册等载体,让红色文化“看得见、带得走”。从影像宣传到故事宣讲,从文创巧思到产业尝试,实践团以青春创意为笔,让惠来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密码”,在传承与创新中,迸发澎湃新动能。

校地共话发展,凝聚振兴合力

7月15日,“惠风徐来”实践团与惠城镇人民政府举行专题座谈会,就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会上,实践团结合调研中的所见所感,分享了对上林村“红色+绿色”融合发展模式的见解,以及对林樟村红色文旅潜力的观察。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对实践队的调研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详细介绍了惠来县在红色遗址的保护修缮、乡村产业规划等方面的阶段性进展,并希望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深化与高校的联动合作,让青年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创新思路。双方就后续调研成果落地、资源精准对接等达成初步共识,为校地协同助力乡村发展奠定基础。

当青春活力遇上红色热土,当创新创意赋能乡村振兴,一场双向奔赴的实践故事正在惠来徐徐展开。广东财经大学“惠风徐来”实践团已在此深耕两年,积累了扎实成果;已产出IP形象1个、系列文创产品7件及微党课视频7部等成果。今年,团队将再启新程,聚焦古城发展,开展多元实践。拍摄全景式宣传视频,展现古村从革命历史深处走向当下转型的蜕变历程;设计特色研学方案,串联红色遗址地标与乡土体验,塑造IP集群,更新文创矩阵,编印红色文旅宣传册,构建起“IP+视频+文创+宣传册”的立体化传播体系,持续为惠来镇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这场在惠来的“三下乡”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更是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惠风徐来”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笔,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书写更多乡土振兴的精彩篇章。

(南方+于2025年7月17日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7/17/c11519882.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0&appversion=12610&firstColID=84&enterColumnId=14&date=&layer=2)

摄影:
作者/通讯员:赖奕茹 古丽彬 | 来源:金融学院 |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