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广东财经大学思政课“对分课堂”促进教学“双向奔赴”

2025-10-09 08:55:54

“思政课‘对分课堂’引入以后,我的学习体验焕然一新!”曾就读于广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何远豪回忆。课上,他和同学们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火花,这让他收获良多。

教师讲解核心内容,学生独学思考后分组讨论,最后集中交流答疑——这样的课堂流程,如今已是广东财经大学思政课的常见形态。

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4年来,广财用“时间对分、权责对分”的思路,让思政课从“单向讲授”走向“双向奔赴”。

五个环节破解传统思政课堂痛点

“同伴讨论、师生对话,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对分课堂’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宁说,思政课多为跨专业、跨班级组成的教学班,往往老师讲授内容多,学生也容易“信息过载”。

在大中小学思政教学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交叉在所难免。刘宁进一步解释,把“老生常谈”的思政课讲出新意,既考验教师理论水平也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广财开始以“对分课堂”的形式进行思政课教育改革。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形式上一堂课时间对半分开,前一半时间由教师精讲,后一半时间以学生为主进行独学和讨论。

“对分课堂的核心是‘时间对分’与‘权责对分’,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在两个过程之间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刘宁认为,“分权”为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要尊重学生是独立生命体这一基本事实。将“教”与“学”、“师”与“生”合理分权契合了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对分课堂”包括5个环节,分别是主题讲授、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和课堂总结。在一节课上,前半部分的时间由教师先进行讲授,再给出思考题或习题。这一环节的原则是“精讲留白”,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主要把课程主题核心内容讲明白。

讲授结束后,学生们结合授课内容,在不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的情况下先进行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解答。这一“独学内化”环节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独学材料,如思考题和案例等进行学习。

独学后学生需要完成“亮考帮”作业。“亮”是“亮闪闪”,即通过教师讲授和独学,学生获得了什么;“考”是“考考你”,即领悟到了什么,并以问题的形式在小组讨论环节交给同学回答;“帮”则指的是“帮帮我”,学生在听讲及独学后如果依然存在疑惑,也可以交给同学或者教师解答。然后进入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最后再由教师做针对性课堂总结。

“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容易进圈入群,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是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郑贤操介绍,他和校长的“思政第一课”也是以“对分课堂”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充分认可。

2022年3月起,广财探索以《形势与政策》课为载体,依托“对分课堂”,采取LLD方式进行教学,即讲座(Lecture)+线下直播(Live)+专题讨论(Discussion)。截至2025年8月,共有1386个教学行政班107673名学生体验了依托对分课堂开展的LLD教学方式,充分展现了思想引领、价值示范和方法创新的作用。

“我们的思政课改革紧扣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来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财经专业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认为,依托“对分课堂”这一模式,广财兼用案例研讨、情景体验、企业家进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理论深度浸润财经专业语境,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既筑牢信仰根基,又锤炼经世致用的专业能力,塑造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超97%学生认同“对分课堂”

“从教学实践上看,‘对分课堂’确实是一把‘好刀’。”刘宁认为,这一教学形式对于提高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效果明显。

“对分课堂”形式上丰富并规范了课堂教学,同时又方便教师开展特色的授课。刘宁认为:“这样对思政课的讲授内容进行了框定,避免把与中小学交叉重叠的常识性知识大讲特讲,造成学生听课注意力疲软,课堂没有新意和实效。”这一模式的优势还在于“易操作、可适配”——教学结构清晰,年轻教师培训一次就能掌握。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分课堂”的实施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一开始的时候,同学们会有点不理解不配合。”刘宁说,试点初期,部分同学习惯了课堂上听老师讲的学习方式,认为完成独学作业和参与小组讨论很“麻烦”。刘宁课后与学生单独沟通,减轻其思想包袱——“只要积极参与讨论,观点完美与否不重要”。

慢慢地,学生的态度逐渐转变。刘宁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在354名上过“对分课堂”的学生中,超过97%认同这一教学模式。70.62%的学生每次都认真看独学材料,83%左右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参与小组讨论。

“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和先进性的教学模式。”何远豪回忆,在一堂关于“幸福观”的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从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到投身社会服务,他意识到大家对幸福的理解各有侧重,但都有可取之处。“同学们的观点让我不断完善对‘幸福’的认知,逐渐能理解不同人的看法,并做到结合自己的思考去吸收。”

从结果来看,学生们在“对分课堂”上也受益良多。一个学期结束后,刘宁收到了20多封学生邮件,有学生这样描述学习心得:“思政课这样上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原来课堂上讲话讨论可以这么‘心安理得’且有意义。”

刘宁还透露,参与“对分课堂”试点的一位女学生今年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小组讨论让她锻炼了口才,提升了思辨能力,在就业面试中脱颖而出。”

把课堂主动权分给学生,结合专业设计内容,尊重个体差异,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未来,在这一实践上,广财还将有新动作。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廖志伟介绍,广财计划以《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课程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将课程的10个专题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并把广财“揭榜挂帅”项目课题与专题一一对应。由专业名师担任课题主持人,在完成1课时讲授后,由课程主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1课时的“对分课堂”研讨。

(南方+于2025年10月3日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10/03/c11789173.html?colID=0&firstColID=3829&appversion=12800&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

摄影:
作者/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