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不久的暑假,有一支支由专家大咖、青年师生组成的“送理下乡”队伍,奔赴广东的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厂企业、中小学校,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为基层答疑解惑,送上一道道“精神大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均来自广东的10所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起,广东部署10所省重点马院“组团式”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派出高水平团队开展基层理论宣讲,规模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年,省重点马院350余名师生开展基层宣传宣讲650余场,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今年,高水平的理论宣讲继续“热气腾腾”地在南粤大地基层一线持续开展。
将宣讲阵地搬到基层一线
在革命老区阳江市城西街道上寨村,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下,围着几圈红色的“省凳”。一堂别开生面的“榕树课堂”正在开讲。
面向几十名当地干部和群众,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楠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主题”“党的使命任务”“国际国内形势”等方面,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生动详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党的创新理论像榕树般在听众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哪里有干部群众,哪里就有宣传宣讲阵地。
2023年以来,在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等4部门的部署下,广东10所省重点马院与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师生们把思政课堂搬出学校,来到镇街乡村、田间地头、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送理上门”。
一年多来,这样由重点马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手开展的基层理论宣讲,在广东已经常态化。
今年暑假,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行走湾区”宣讲走进揭阳、梅州的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书记校长打头阵,60余名师生组成6支理论宣讲团队,集中力量宣传宣讲80多场。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晓晖介绍,集中宣讲覆盖人群既有县区委班子成员、乡镇党政干部、机关党员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也有企业家代表、村民代表和“两新”党组织党员、企事业单位职工,还有普通群众、中小学师生。
“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无论在楼堂馆所,还是村头广场,或者村舍祠堂,只要听众有需求,就是宣讲好时节、好场地。”孙晓晖说。
“院长领衔、全院动员”齐宣讲
一支支高规格高素质的“送理”队伍,往往是“院长领衔、全院动员”。
据统计,各高校选派赶赴基层的宣讲员以副高职称或博士学历为主,合理搭配青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组建理论宣传宣讲团、示范授课组、基层调研组、宣传培训队分工协作。
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50余位资深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成立茂名、湛江、珠海三个结对共建工作组,组长分别由院长和副院长担任。
“三个工作组分别进行多轮集体备课,对宣讲课件进行审核,严格把控宣讲内容的品质,力求以高质量精品回应基层的理论需求。”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燕说。
同样是“全国重点”的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500人。该院办公室主任朱敏智介绍,学院组建了教师宣讲团和研究生宣讲团、本科生学习观摩团。
其中,教师宣讲团由学院党委书记胡国胜、院长关锋、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张永刚等专家大咖为常任团员;研究生宣讲团主要由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一定教学经验的博士研究生组成,同时吸纳优秀的硕士生参与。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则精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理论宣讲团骨干成员,先后组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为主体的“红色经典故事”宣讲队和以本科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队。
“人人都是宣讲员、处处都是宣讲地。”该院院长曾楠表示,宣讲团队还协同阳江、云浮两地从宣传干部、高校教师、道德模范、退役军人、文明实践员、乡镇党委书记等群体中培养理论宣讲骨干,打造群众身边的特色宣讲队伍。
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题主线
“您讲的这些案例有的我也听说过,但不知道还可以从这些理论去理解,很有收获!”
4月29日,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田粤皖面向深圳市民开展了一场理论宣讲,受到了市民热烈欢迎,有听众找到她当面“点赞”。
这场宣讲以“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深圳经验及其启示”为题。为了将理论讲得更加深入浅出,田粤皖总结平日讲课的经验,结合大量深圳本地案例进行设计,光课件就打磨了2个星期。
但田粤皖觉得非常值得:“我们让党的创新思想理论可以离听众的距离更近一些,同时也为听众提供认识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非常有意义。”
做好理论宣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而开展基层宣传宣讲,首先就要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纵观广东10家重点马院在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这近千场理论宣讲,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
既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全局性内容,也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特色化内容,还有乡风文明建设、特色文化传承等本土化内容。
“我们分别与珠海、茂名、湛江等地对接,广泛征集宣讲主题,了解当前基层在深化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关心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问题。”郭燕介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宣讲突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形成30余个宣讲主题和2个调研主题。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则将讲师专精领域与基层委托课题相结合。
“我们定制系列宣讲主题,均为学院教师擅长且较热门的理论主题,主要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政策宣传解读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同时,基层也会提供一些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请宣讲团进行专门解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小勇表示,有些讲座还会采用潮汕方言进行宣讲,受到了广泛好评。
“点单式”理论宣讲确保“解渴”
在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之外,宣讲内容也注重紧扣“国家所向,广东所需,地方所急”。
这个暑假,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槎江书院结对共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7月21日至23日3天开展理论宣传宣讲30场,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敏介绍,宣讲团队在充分调研地方实际、听众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理论宣讲课题“菜单”,由县区文明实践阵地“点单”,确保宣讲内容直击重点、解渴实用。
这样的“点单式”理论宣讲,也是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实践经验。
经过近2个月的前期准备,7月6日至9日,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0余名师生,组成四支队伍分赴清远12个县镇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大餐”。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阳松介绍,“理论大厨”们带来的每个“菜品”,都采用师生“1+1”组合式供应,既涵盖党史学习教育、新质生产力、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菜”,也包含清远革命历程、清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当地“特色菜”,“真正做到按需宣讲、对象化宣讲,讲到听众心坎里”。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省率先将每个教工党支部与不同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对一”结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针对性宣讲,并创新构建了分层分类的理论宣讲体系,例如对基层干部,重点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地方治理的结合;对企业职工,则宣讲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发展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少萍介绍,该院还发挥校内外多学科资源优势,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参与理论宣讲,组织经济学、社会学、科技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帮助基层干部和群众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各重点马院的“马教授”们“下沉”基层一线,不仅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政策、讲理论,也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层理论宣讲会走进东莞市黄江镇、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时,该院院长毛国民结合当地的实际,围绕“百千万工程”的政策背景、工作布局和成效经验等方面开展宣讲,也为当地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策略建议。
理论宣讲结束后,毛国民还与当地党员群众围坐在榕树下,面对面互动交流,探讨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环境美化、社会治理、打造大朗荔枝品牌等实际问题。
“毛院长的讲课水平很高,也给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当地一名基层干部表示,回去后要仔细梳理学习笔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具体成效。
随着9月秋季学期开学,多家省重点马院的师生们又在准备新一轮前往基层的宣传宣讲活动。这一场场生动的高水平宣讲,将进一步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南方+于2025年9月19日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9/19/c11741976.html?colID=0&firstColID=3829&appversion=12800&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14&date=&lay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