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广东财经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发布暨数据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创新研讨会”在广州校区举行。来自全国统计与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数据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我校党委书记郑贤操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数据赋能”与“统计测度创新”,旨在汇聚学界与业界智慧,推动湾区经济研究的范式革新与方法突破,为大湾区决策科学化、产业数字化与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梁艳玲在致辞中强调,蓝皮书的发布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学术成果,为湾区发展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该报告已正式纳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智库篇”。我校副校长张凯主持开幕式。
在蓝皮书发布仪式上,我校党委书记郑贤操、我校校长于海峰、著名统计学者许宪春教授、江西财经大学邱东教授、天津财经大学肖红叶教授、厦门大学曾五一教授、北京大学房祥忠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叶桂平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梁艳玲、我校邹新月教授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
我校科研部部长王方方教授代表研创团队简要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的特点及主要结论。这部由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首次构建了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统一统计指标体系,成功解决了珠三角九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期存在的统计口径差异问题,建立了可比的经济数据库,为准确评估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将大湾区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在主旨演讲环节,许宪春教授系统阐述了2025年SNA中数字化核算的概念、分类与方法,指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面临相应改革。邱东教授聚焦数据经济测度的基础概念问题,强调穿透性数据分析与自主研究的重要性。肖红叶教授探讨了AI时代统计学的变革与应对,提出统计学应强化基础学科定位,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曾五一教授围绕“统计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展开系统分析,倡导分类评审与多元专家团队机制,推动“顶天立地”的研究导向。房祥忠教授提出“综合基尼系数”概念,引入个体感知视角,为收入公平性研究提供新思路。叶桂平教授强调,制度协同与创新是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并提出规则衔接、科创协同等关键路径。
专题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和研创团队围绕“2026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展开了开题论证与深入研讨。广东财经大学中国数据研究院院长李德洗汇报了新一轮研究的总体框架。许宪春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新一轮研究应当注重数据的传承与更新,同时拓展产业关联、所有制结构、国际比较等研究维度,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学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