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学院就业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党委副书记马明华解读高就业率背后的努力——就业率体现大学的生命力

2007-06-25 14:44:10

“就业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所在!”在接受专访时,广东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明华说,广商就业率之所以连续六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与学校领导重视、部门统筹、院系落实、教师关心、校友关注、同学互助的全员化就业工作体系密不可分。

问:现在很多考生在选读广商时,“就业好”已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马明华:我们认为,抓就业和重视就业是学校党委的重大责任;重视就业既是践行办学理念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又体现学校对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高度负责。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加深认识、精心组织、齐抓共管,特别要求各部门、各二级院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将就业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就业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所在。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构建了“人人推动就业”的全员化工作体系,形成领导重视,部门统筹,院系落实,教师关心,校友关注,同学互助的全员关注就业工作新格局。

问:听说你们是有“硬举措”的。

马明华:我校树立“就业是生命,就业是品牌”的理念,营造“人人关心就业”的良好氛围,构建“人人推动就业”的全员化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是立体式、全方位的,要求涉及到就业工作的各方面,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由学校“一把手”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制定方案,协调工作,督促跟进。做到“早发动、早分析、早摸底、早落实”;各二级院系成立相应的就业工作小组,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利用教师和校友的资源优势,发动广大教师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邀请校友所在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二级院系“信息员制度”的建立,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问: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你觉得哪些动作是最具有广商特色的?

马明华:我觉得我们的科学定位、加强职业指导与教育引导是很有特色的。我们把心理测试指导、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学业择业创业指导作为就业指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定位自己,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目标;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压低薪酬、侵犯毕业生权益的情况,我们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不要盲目求职,对不合理的薪酬、待遇敢于说不,实现大学生应有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问:现在学生就业不成问题了,校方主要关注的又是什么呢?

马明华:我们是实行全程化服务,在确保就业率的同时重点关注就业层次和薪酬待遇。应该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不成问题,所以我们在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投身于“三支一扶”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就业层次和薪酬待遇上。对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总体实力、层次结构、信用程度和工作环境、薪酬待遇都进行过综合考察。我们的目标是把学生推向层次较高的用人单位,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安心工作,减少违约率,从而也建立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良好关系。针对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刻意压低待遇等问题,我们从维护学生利益出发,多与用人单位沟通,为我们的学生争取更好的待遇和工作平台。

问:在引导学生基层就业方面,你觉得工作推进得顺利吗?

马明华:我们一直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不仅把它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开展,更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暑假期间,我省将启动“三支一扶”计划,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学工部和相关院系及时将“三支一扶”计划的政策待遇、招募方案及时告知待就业的毕业生,让有意向的毕业生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学校还专门给入选者2000元的奖励。

问:对于那些有就业意愿、但就业竞争力不强的毕业生,学校是如何帮助他们的呢?

马明华: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之所以高,很关键一点就是,我们对这类毕业生给予了很大关注。在做好已就业毕业生就业信息追踪、统计工作的同时,学校对“待就业毕业生”群体特别关注。对有就业意愿,但因为家庭、经济、生活、学习、身体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个别指导,让这一“特殊群体”能充分就业。

学工部和各二级院系认真落实校领导提出的“五个一”要求,即:制订一个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方案;开一次就业困难毕业生工作会议,再布置,再动员;组织未落实就业的学生填一个表,了解毕业生的困难和需要;与就业困难毕业生谈一次话,摸底的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掌握相关情况后,针对每一个就业困难的学生拟定一项措施。各二级院系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

(南方日报2007年6月25日A04版报道)

作者/通讯员:南方日报 | 来源:暂无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