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2019-04-25 14:16:16
思政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行方向,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教育-人才-强国,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对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会上明确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政治要强。高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强化自身意识形态责任制,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导;政治要强是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要的政治品质、基本的道德要求和重要的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宣传理论工作的传播者,更是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守者和捍卫者,务必要把政治规矩挺在前头,坚守政治立场、把守政治站位、严守政治底线,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

情怀要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胸怀和自我担当,细细品读其中的思想境界和深刻内涵,自觉涵养“无我”的崇高意境;要增强肩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心里永远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时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让思政课能够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解决青少年成长成才面临的困惑,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达到德育良效,自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事业之中。

思维要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将守正与创新相统一,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教学”,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满堂灌”教学思维,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要有新的拓展、新的补充、新的内涵,给学生醍醐灌顶的知识感受,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课堂上不仅要大谈中华民族复兴之道,还要讲好个人奋斗的励志典型,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有新鲜感、获得感、满足感。

视野要广。放眼中华五千年历史,凡记名史册者,无一不满腹诗书,见闻异乎常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拓展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潜心问道,进而知道、明道、信道,方能以理服人、以理动人、以理育人,才能授业解惑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赢得学生,给予学生一种可以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动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自律要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知行合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达到“爱上课、能上课、上好课”的良好效果,除了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更应该长期致力于夯实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教学中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将理论的精髓寓于课堂实践当中,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深度和实践时效,承担起理性培育的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自觉弘扬主旋律,切实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给学生提供满满的正能量,做学生心目中既敬爱又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人格要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去升华学生,更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自动自觉成为理论的践行者和实践的先行者,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让信仰马克思主义转为引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稳固可靠的精神支柱,以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来吸引、激励、感染、赢得学生,给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走好精彩人生的每一步棋。

作者/通讯员:曾志辉 罗忍章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