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建设】金融学专业“商技融合”教学改革

2022-01-21 19:43:02
一流本科建设

1月7日,我校在正心堂召开2021年本科教学工作大会,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部署下一步教学工作主要任务,开创一流本科教育新格局。会上,金融学院院长蔡卫星,围绕为何要进行商技融合改革、商技融合改革如何破题、专业改革主要内容等方面,作题为“ 金融学专业‘商技融合’教学改革”的经验分享。

蔡卫星谈到,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已经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88年建立的投资经济专业。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全国首批金融硕士(MF)招生资格;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与西澳大学开展金融学专业本科生“2+2”联合培养,2019年被立项成为国家教育部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一、为何要进行商技融合改革

2021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向金融行业渗透,金融科技(Fintech)从互联网金融阶段开始步入“3.0时代”,即智能金融科技阶段。传统的金融业正与信息技术、数学模型、数据分析相结合,向量化金融发展。金融业经营和监管也步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需求也迫切需要培养熟悉境内外市场运行规则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学需要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在学科边界上形成与拓展新的知识领域,实现文理交叉,尤其是要与科技相结合,即进行“商技融合”改革。商技融合也顺应了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其基本内涵就是对传统商科专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将智能技术内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接产业智能化趋势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数字技术融合与应用课程群,强调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运用。

二、商技融合改革如何破题

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传统金融学专业改革如何破题?如何将湾区元素和特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此,金融学院先后召开了两次专业建设研讨会,广泛征求了教育部金融教指委专家的意见,走访了交通银行、玄元投资、航长投资、景华资产等机构,并通过积极参加智能金融产学研高峰论坛、广东省金融科技协会、广州数字经济协会等对外交流活动,广泛了解业界需求。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金融学专业的改革目标:紧密围绕“国家所需、行业所缺、湾区所急”,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的传统专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专业商技融合教学改革模式,以培养“文能提笔写研报,武能编程做量化”的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金融人才,全面提升金融专业学生综合能力。

改革的核心思路是立足理论前沿、业界趋势、应用能力、专业认可四个方面,重点推进课程体系重构、仿真实验贯穿、产教深度融合、专业认证支撑等“四位一体”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让金融学专业学生在大一学年接触《金融科技导论》课程,大二学年熟悉“量化金融理论系列”课程,大三学年掌握“量化金融编程”实现过程,大四学年投身专业对口实习实践,从而达到“一年级入门、二年级上手、三年级精通、四年级实战”的专业能力胜任目标。

三、商技融合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总体上,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四双路径”。

(一)双模块:推动课程体系重构

以“量化金融技术+传统课程量化改造”双模块推动课程体系重构。首先,紧跟时代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建设好“量化金融技术”模块,即建设新的“金融科技和量化金融”课程群。目前已经初步建设形成《数字金融》《人工智能与金融建模》《金融大数据分析与运用》《量化金融投资》《金融量化分析软件》等课程。其次,加快“传统课程量化改造”,淘汰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在传统课程中融入量化分析和金融科技等前沿内容。除此以外,组织人员编写金融科技系列教材。目前已出版了《投资学及其Python运用》等12本教材,另有《商务数据、模型与决策分析》《金融科技——量化投资的Python实施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等6本教材也在组织编写中。

(二)双轮趋动:完善仿真实验体系

以“仿真实验课程+课程仿真实验环节”双轮驱动完善仿真实验体系,使实验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加快建设“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依托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化金融学专业校内仿真实习课程内容。其次,在《公司金融》《国际金融》等专业核心课程中适当增设“课程仿真实验环节”,通过量化分析、仿真实验等手段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为此,金融学院将加大对金融科技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为双轮趋动完善仿真实验体系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撑。

(三)双师双进:加快产教深度融合

以“双进双师”和“政校行企+校友资源”深度对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相互嵌入,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快产教融合,才能按照区域产业需求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形成校企相互支撑的体制机制,最终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此,采用“双师双进”加强高校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是不可缺乏的重要举措。“双进”即业界进课堂、师生进业界,形成校企双向人才流动机制。“双师”即在学生的培养中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业界导师”的双师资源,通过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与行业的“人脉”资源,邀请业界精英为本科生开展专题讲座,聘请在业界有一定成就的管理人员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和研究生校外导师等,以弥补学校师资与产业系统脱节的不足。除此以外,继续加强与各大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维护和建设好各类实习实践基地,在“广财-建行数字金融班”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与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四)双认证:支撑专业国际化发展

以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和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双认证”支撑金融学专业国际化发展。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为金融与证券投资界的一种权威国际认证,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FRM是“金融风险管理师”(Financial Risk Manager)的简称,为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领域顶级的权威国际资格认证,由美国“全球风险管理协会”(GARP)设立。CFA和FRM已经获得国际国内著名金融机构与大型公司风险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监管层的认同,是高端金融管理人才重要的“通行证”。以“双认证”推动完善课程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是金融学专业在商技融合改革过程中逐步凝练专业特色、提升同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摄影:
作者/通讯员: | 来源:金融学院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