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我校涌现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经过激烈角逐,10名同学成为“校长奖学金”得主,90名同学获“校长奖学金提名奖”。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奋进自律是他们共有的代名词,荣誉与成绩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努力坚持,是冲破迷茫与低谷后的重新出发。他们始终不忘秉持“赶考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息”的坚定信念,争做矢志不渝“追梦者”、奋斗不停“赶考人”。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这群优秀学子的脚步,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争做奋进自律广财人。
目标激发动力
葛洪曾言“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人有志,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奋斗意义。志向和目标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如何找准发展目标并矢志不渝地前行,对不少同学来说依然是一大困惑。对此,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财政税务学院2018级税收学3班的王梦娴表示,自己在刚迈入大学校门时也曾经迷茫过,最开始什么都去尝试,可大多走马观花,无法了解真正的兴趣所在。她困惑又疲惫:“感觉做了很多,但收获不大。”在意识到问题后,她沉下心来,开始合理规划时间。新学期伊始,她会找师兄师姐了解这一学期有关学习和竞赛等事宜,一一标注并细化时间表。她认为目标导向十分重要:“制定的目标不要大而空,要切合实际,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这样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加持。”此外,她还贴心地给出三点建议:一是找准目标并坚持下去,需要少一些盲从,多一些探索;少一些安逸,多一些拼搏。二是划分目标,做好规划,要清楚每个阶段重心放在哪里,从而有所侧重。三是要脚踏实地,围绕目标努力去抓住每一次机会,做出最佳选择。
金融学院2019级金融学2班的何青松刚进入大学就立下了清晰的目标,要突破自己,争取第一。经过不懈努力,他在大一便实现了绩点第一的目标。他说:“《孙子兵法》里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千万不要把60分作为底线,要多和学业导师沟通联系,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在目标的指引驱动下,他荣获了第七届“互联网+”挑战杯广东省铜奖、2020年广东省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最具创意奖”等多项大奖。他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参加竞赛首先要有一颗拿奖的心,要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弥补不足,向目标迈进。“我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追求更加优秀!”奖项和成绩并没有让何青松停下脚步,他立下一个又一个新目标,不断突破自我,继续前行。
实现目标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迷茫、焦虑,担心无法赶上梦想的脚步,会不自觉地与别人攀比,进而让自己陷入“内卷”的漩涡中。对此,何青松有独到的见解:“人生不是仰卧起坐,并非不是卷就是躺平。我认为只要开心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就行了,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需要给自己贴上‘内卷’或者‘躺平’的标签。”
能力源自实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有了心之所往、行之所向还远远不足,能力的培养才是一场真正的修行,是激烈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在竞赛中夺得骄人名次,在创新创业中取得丰硕成果……榜样们踏实硬干,用努力浇筑新的辉煌。
统计与数学学院2018级统计学2班的刘嘉娴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学术科研奖。对于不少同学难以兼顾科研与课业的困惑,刘嘉娴分享了自己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有计划地对有限的时间进行划分,设置专门时间分别处理工作、学习和项目中的事务。做任何事情时摒除杂念,保持高度专注很重要。”课堂上,她会有意识地培养专注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她会将自己的学习、竞赛等任务一一列出,据此制定细致的规划,并尽可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因此,她也有更充足的时间参与到科研学术类团队竞赛中。当被问及如何更好地与团队合作时,刘嘉娴表示:“在合作中会注重沟通,同时挖掘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大家劲往一处使,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统计与数学学院2018级应用统计学1班的李祉宏获得了学业优秀奖与学术科研奖。“多向舍友、老师请教,自己不会的题就主动去‘为难’他们。”这是李祉宏给予同学们的建议,亦是他学习数学过程中最大的心得体会。在取得优秀学业成绩的同时,李祉宏亦在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李祉宏自行搭建的神经网络框架目前已被广财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研究所收录。该框架不仅方便大家了解神经网络的训练步骤以及每一个参数的来源,还能让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搭建出属于自己的神经网络模型。李祉宏坦言,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之前对算法不太熟悉,代码能力也一般,所以敲代码的时候一报错,就很难找原因。”后来,在暑假长达两个月的不断摸索以及强劲搭档的加持下,他成功克服了困难。
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2018级酒店管理2班的都康盛以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向我们证明了“爱拼才会赢”这一硬道理。从大一起,他便积极参与大创赛、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各类创业竞赛,在竞赛过程中不断整合资源、打磨项目。此后,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团队成员的优势,成功在校园附近开设了炸鸡店,不仅生意火爆,且收获了大批“小粉丝”。谈起创业初衷,都康盛坦言只是为了“挣点钱补贴生活”,然而正是这样朴实无华的愿望帮助他在创业中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从清点现金、找寻门店到签约合同、购买机器……他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开始创业,一点一滴不断积累创业经验。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秉持着“让大众吃上既好吃又干净卫生的食物”信念,都康盛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加强店铺食品安全监管,坚定地走在诚信经营的道路上。
磨砺始得玉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行者无数,但丛生的荆棘、飘忽不定的天气、陡峭崎岖的山壁总会劝退一些过路人,放弃和坚持就在一念之间,奖学金获得者们选择了后者。尽管坎坷无数,他们仍然保持信念和希望,未曾停下奋斗的脚步。
2018级金融学1班的刘歆甜以GPA专业前10%的成绩荣获学业优秀奖。她就专业学习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我认为对每个科目的理解很重要,我会搭建出个人知识框架,了解课程的整体脉络,来加深认识。”此外,刘歆甜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北大核心论文,在谈到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时,她建议学习借鉴成功商业案例的策划书,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运用在自己的项目中。同时日常中要重视项目的完善与打磨,这一过程能更加明确项目思路,在思考与讨论中碰撞出新的想法。
金融学院2018级投资学1班的沈明浩曾发表过CSSCI和北大核心论文。当被问及如何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时,他回答道:“我们在写作时,一般会结合当时的热点,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大二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广州存在着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于是便想着如何能够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后来疫情对全球金融的影响,还有党中央实施相关的战略决策,让我考虑应该去做相关的研究,去探索在疫情背景下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及论文写作的经验时,他说道:“要多请教老师,寻求他们的指导。老师们对科研路上各种需要注意的问题会有更深的见解,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的曾晴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挑战杯创业竞赛国赛银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等奖项。谈及获得的成就,曾晴坦言:“其实我们刚参赛的那个阶段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我们总是越挫越勇!”作为队长,曾晴想方设法鼓励大家振作起来,和队员们一起探讨如何完善项目,并积极请老师指导,一遍遍地修改。“那段时间,我们开会的次数特别多。”对于选题方向,她认为除了将队员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外,也应该从社会痛点中发现问题,结合时事热点提出创意。“寻找方向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能会经历无数次推翻重来,所以一定要做好会议记录和心理准备。”曾晴如是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曾晴时刻践行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初衷,将温暖传递给他人。在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一个月内抗疫服务时长达73个小时,被海珠区委组织部评为“疫情防控一线突出先进个人”。她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断补齐短板,完善自我。不仅提升了组织协调、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等能力,还认识了很多能力强又热心社会公益的小伙伴。”
在奖学金获奖者之中,有学业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有敢闯敢拼厚积薄发的创业人才,有科研成绩斐然的学术新星,有踊跃投身公益事业的爱心大使……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斗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驰而不息,他们身上,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奋斗不息。同为时代“赶考人”,我们与榜样的距离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从他们身上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奋进之能,就能成为胸中有丘壑、脚下有力量的矢志不渝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