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橙意满满“实践团由13名湛江籍学生和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倩男、马克思主义学院古华琼老师组成。实践团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镇平田济村结对,与2024年7月11日起赴良垌镇平田济村开展调研和暑期“百千万工程”实践活动。
调研种植方式,领悟劳动人民的智慧
7月15日,实践团全体成员于六点到达廉江市丰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番石榴种植区,深入了解农耕生活,调研当地番石榴种植情况。四季番石榴,顾名思义,一年四季结果。现在正值酷暑,岭南午间的太阳让人“不敢恭维”。果农人数有限,只有赶在正午前把每日既定采摘区域的石榴完成采摘,并且晚上还需要带着手电筒进行下一批次的采摘工作。
清早,番石榴种植区负责人张永洪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合作社种植番石榴的情况和采摘注意事项。番石榴四季结果,合作社每年番石榴能达到1万斤,是产量最大的品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番石榴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进行套袋。套袋相当于给“年幼”的小果实套上一层保护罩,在这层保护罩的帮助下,小果实可以有效避免刮伤,保持外观干净剔透;可以有效防止虫害,避免酷暑天气虫害泛滥危害果实;相比不套袋,番石榴套袋后还可以缩短生产期,并增加果实重量,提高销售收入。然而,一万斤产量的番石榴要完成繁琐的套袋工作,何尝不辛苦和繁琐。
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
正值丰收,为了力所能及减轻果农采摘负担。团队成员全员上阵,帮助果农采摘番石榴。
张永洪首先指导我们辨别好果和坏果:合作社种植的番石榴只施化肥,不打农药。在采摘时,需要检查果实上是否有腐烂。只要有一点腐烂,整个果子都会直接丢掉,不能拿去销售、不能进入消费者的口中,只能变成“养料”,化作春泥更护花。掌握了番石榴种植的基本情况和辨别果实好坏的方法后,实践团成员进入种植区,协助果农开始了采摘工作。
摘果工作繁琐但难度较小,早晨光线充足,实践团成员们仔细检查果实的质量,采摘效率很高,短短一个小时内,就把相当大一片区域的番石榴采摘完毕。坏掉的果实直接丢掉,质量上乘的果实采摘下来,由负责人张永洪运回平田济电商中心的仓库分拣和打包。
正午将至,闷热的天气和巨大的工作量逐渐让实践团成员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联想到果农们一年四季,烈日酷暑,亦或严寒冬日,要在户外种植和管理着大约7万亩的番石榴种植区,这是多么艰巨的工作和挑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劳动人民的艰辛不言而喻,实践团成员们在切身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劳动人民以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顽强和不易,对所有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孤勇者”肃然起敬。
开展宣传直播,展示农耕生活的乐趣
摘石榴的前一天,团队提前在社交平台发布直播预告,借助团队前期的农产品宣传视频和宣传直播积累的热度,将在采摘石榴时开展直播,带领直播间观众以第一视角真切直观地“云采摘”番石榴,感受农耕文化和大自然原生态的陪伴。
当天,在实践团独立采摘番石榴的过程中,按预定计划,开展直播。“直播”拿着手机,穿梭在石榴树之间,直播间观众近距离走进果园,近距离观看番石榴采摘过程,观众纷纷通过弹幕表达了对直播内容的认可,通过镜头、通过实践团队员的讲解,观众了解到了平田济村原生态、高品质的番石榴,借助互联网了解农耕生活的不易,同时感受到农耕生活的乐趣。整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近两千,收获了两万人次点赞。实践团不仅展示了果农精益求精的采摘工作,更以自身的采摘体验吸引了近两千观众大量观众关注到平田济村农产品,在美好的清晨一起“云采摘”番石榴,感受原生态大自然的惬意。
无惧烈日酷暑,领悟下乡实践的真谛
实践团13名成员中,11名成员就读于经管类专业,1名成员就读于设计类专业,1名成员就读于数学类专业,在日常学习中大多为在教室的理论知识学习,缺少接触社会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橙意满满实践团所有成员都是首次参与,怀揣着好奇和热情,实践团成员满腔热血投入社会实践和助农工作中。
实践团队长周皓阳是第一次采摘水果、体验农耕文化,他自小在城市长大,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从前我很喜欢《向往的生活》、《去有风的地方》等回归大自然的文艺节目,而这次当我真正来到平田济村、以及摘石榴的过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和回归大自然——因为慢生活节奏能带来的惬意、悠然和自在。同时,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农民更让我肃然起敬,他们精益求精地种植、一丝不苟地采摘和检查农产品,用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乡村!”
实践团成员吴承嘉是本次直播活动的“主播”之一。他负责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番石榴、展示番石榴最真实的模样、带领观众“云采摘”番石榴。“在亲身体验和向直播间观众讲解的过程中,我愈发深入的了解到一个番石榴从长出果子,到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面临这么多的挑战:虫害的侵蚀,环境的干扰……我和直播间的观众都领悟到了果农的不易与艰辛,更学会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