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调研乡村人才振兴 我校学子走进汕尾

2022-07-23 16:55:02

为了解汕尾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其成果。7月11日-7月21日,我校三下乡团队“汕尾人才振兴调研队”到汕尾市“三县三区”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开展调研。

前期,调研队成员查阅了关于汕尾乡村人才振兴的资料,拟定采访稿,提前与有关的工作人员做好了联系。期间,调研队成员不仅走访了“三县三区”的部分政府部门,在陆河县、海丰县联合县组织部、人社局和农业局三方开展座谈会并搜集相关材料,还采访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布金村党委书记陈佩唐,省农科院教授陈建伟,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广东省乡土专家吴桂棠,参观了陈佩唐建立的葡萄培养基地、海丰县陈建伟教授一手打造的万亩稻田和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之一”美称的新山村,从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中探索新的乡村人才振兴路径。

7月18号下午4时,调研队一同前往汕尾市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在做好了与办公室的对接工作后,与海丰县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与种业管理股的钟股长、事业股的洪股长进行交流学习。钟股长指出,海丰县在涉农人才问题上存在着乡村农业技术人才老龄化、年轻农业技术人才流动性强且在基层留任的数量不多时间不长等问题:在政策方面,整体上有对应的人才激励政策,但力度不够大、实施范围不够广。钟股长还指出,乡贤对本地农村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隐舍乡贤是一个由汕尾籍专家组成的对接家乡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人脉、资源等优势,引进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助推家乡农业农村振兴发展建设的非官方机构。陈建伟教授是省农科院水稻培育专家,是乡贤的典型代表。海丰大力推广油占米种植,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离不开陈建伟教授的辛勤付出。他也因此被称为海丰的“袁隆平”。

与钟股长聊了近一个小时,他热情高涨,循循善诱,所述内容之翔实,使得成员们不仅对他们的乡村振兴工作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而且也感受到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对家乡乡村提兴事业的良心展力,给予成员们极大的感触。

7月19号上午8时,调研队一行采访海丰县“袁隆平”、省农科院陈建伟教授。陈建伟教授为大家讲述了“隐舍乡贤”组织的由来和他奉献家乡、勤勤恳恳,打造属于海丰特色品牌油占米的经历。交流学习结束后,陈教授还亲自带成员们去万亩稻田,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基地里每块区域地不同的水稻品种及对应的特质。

下午3时,海丰县组织部和人社局就乡村人才振兴话题为调研队做了后期调研报告撰写思路的指导工作和分析;会后,人社局领导干部带领调研队前往新山村参观。吕湖泳书记热情、详细地为调研队介绍了近年来新山村乡村振兴取得的 成果。

7月20号上午9时, 调研队在陆河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在陆河县三方联合的座谈会上,调研队成员们与陆河县组织部、人社局和农业局的领导们就留住乡村人才振兴、引进乡村人才和培育乡村人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发展路径和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振兴高地,推动县域乡村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下午3时,调研队一行人在陆河县河田镇领导干部带领下采访了布金村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陈佩唐,还参观了他引进的葡萄基地。

7月21号上午,调研队一行前往陆丰市东海桂棠家庭农场采访了广东省优秀乡土人才、汕尾市优秀乡土人才、高素质农民吴桂棠,了解吴桂棠用科技赋能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经历;下午,调研队就乡村人才振兴话题采访了陆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古梓怀。

本次调研主要了解了汕尾乡村人才振兴的培育人才方面的发展现状、困境、解决举措和未来对有关乡村农业技术人才方面的展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并推动战略部署,同时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专项技能,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添砖加瓦。

摄影:
作者/通讯员:【统筹】陈品涵【作者】陈俊希 | 来源:三下乡调研团队 | 编辑:伍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