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仲夏时节,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文心雕龙“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情,深入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潭镇,开展了一系列产业调研、实景拍摄活动。在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中,突击队成员用镜头记录下龙潭的风土民情,见证了龙潭镇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结合专业所学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青春力量。
提前深入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启航结对项目
7月8日,文心雕龙突击队来到龙潭镇,与龙潭镇政府工作人员进一步座谈交流,揭开了与龙潭镇“百千万工程”结对项目的序幕。会上,龙潭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了龙潭镇的基本情况、“百千万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双方共同探讨了项目可行性、具体需求及发展思想,将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汇聚更多青年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7月11日,在龙潭镇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突击队为基层干部进行了摄影和剪辑培训,助力龙潭镇乡村振兴建设。突击队代表成员详细讲解了摄影、剪辑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要领,并当场示范了具体操作。
据悉,今年5月初,该突击队成员就到龙潭镇开展了前期考察调研,了解当地基本状况,对接地方需求,为后续项目的正式展开打下了扎实基础。突击队成员深入田间茶园、竹木工厂、青葱竹林等,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座谈交流,详细了解龙潭镇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状况和潜在需求。
走访竹木加工企业,探寻转型升级之路
龙潭镇山林环绕,竹木资源丰富,竹木加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龙潭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走访竹木加工企业,是队员们此行的重要行程之一。
走进鲁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精美的竹木加工产品映入眼帘。负责人杨勇波是龙潭镇土生土长的80后,也是返乡创业的代表之一,十多年前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从事竹木加工行业,创办的公司已成立十年,着力于打造“鲁班”品牌。鲁班目前主推设计类别的产品,包括杯盖、杯垫、香薰木盖等家具日用品和按摩棒、刮痧板等木质养生品,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实行工贸一体化。同时,工厂注重产品研发和设计创新,推出了众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远销韩国、法国等海外国家。
“我们年轻一辈,要对父辈做一个传承和优化,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把这个行业发展壮大。”杨勇波表示,他在传承老一辈传统技艺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我们不仅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迭代、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个性化定制,也注重人才的储备培养。这样有传承,有后续,后续发展有力量。”
走近灵芝养殖大健康产业,探秘生态瑰宝
龙潭镇这片被自然恩泽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本土特色产业的勃勃生机,也吸引了异乡人的目光与脚步。其中,便有来自广州的周焰萍。她带着对灵芝养殖业的憧憬与热情,最终在龙潭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在仙草园灵芝种植基地,突击队成员看到了灵芝的生长景象。一朵朵灵芝如花绽放,美不胜收。
周焰萍表示,仙草园灵芝种植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2009年创立公司时,这一片都是荒芜的土地,水电路不通,但她仍然坚持了下来。“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灵芝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开展林下种植,也希望向大众普及灵芝科学知识和文化,打造集种植、旅游及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产学研游基地。”队员们了解到,该基地采用原生态的种植模式来培育灵芝。除了培育灵芝外,仙草园还积极开发灵芝孢子粉、孢子粉曲奇饼、灵芝膏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追求灵芝产品多元化。
除了竹木制品加工业和灵芝养殖业外,突击队还走访了龙潭镇的酿酒业、蜂蜜养殖业、锦鲤养殖业、茶叶种植业、竹笋种植业等产业,这些产业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龙潭镇乡村振兴的多元发展格局。通过与村干部、企业负责人、传统手工竹艺师傅和当地村民的面对面交流,突击队成员加深了对龙潭镇当地产业和文化的了解。
突击队队长、网络传播学院学生杨颖诗表示:“‘百千万工程’结对让我们整个团队的成员都获益匪浅,龙潭镇是个颇具人文魅力的小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龙潭镇的发展,让更多人参与到龙潭镇的建设中。”“非常有幸在机缘巧合之下参与这次实践活动,这是一次走进乡间、感受乡情的活动,也是一次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的机会。”突击队成员覃桦升表示此行感受良多,非常开心能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广州日报新花城于2024年7月17日报道,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07/16/SF122910773991419874a64cc6b94fb6.html?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