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一场覆盖广东21个地市,1000余家民营企业的粤商“千企”大调研活动,在广东财经大学正式启动。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李宜航、校党委书记郑贤操、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许德友、副校长张凯、省社科联学术规划部主任吴仲文、省工商联宣传调研部副部长张定玉、企业家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千企调研启程,揭秘民营经济新动向
今年暑期,学校创新性地将暑期社会实践与粤商研究深度融合,组建了由粤商研究专家领衔、近百支学生团队构成的“青年突击队”,深入全省21个地市,通过对千家粤企样本的深度调研,全面揭示广东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链群协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及问题瓶颈。
李宜航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调研既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行动,也是广大青年师生把论文写在南粤大地上、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郑贤操强调,广东财经大学作为扎根南粤的省属财经高校,始终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粤商成长融入办学血脉,依托粤商研究特色高地、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以及政企校协同平台三大核心优势,深耕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研究与实践,致力于为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广财智慧”和“广财方案”。本次围绕广东民营企业的大范围、全方位“把脉问诊”,将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把脉企业难点痛点
此次大调研将从7月中旬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调研团队将在1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机器学习等,走进车间码头、田间工厂,记录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郑贤操在启动仪式上嘱咐调研团队:“要带着问题出发,强化问题意识,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既要走进车间、实验室,观察企业在技术创新、链群协同、数字化转型中的真实场景,也要与企业家面对面深入交流,倾听企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感受、自身及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政策建议。”
本次调研涵盖传统制造、战新产业、科技型民企、文化产业等多种企业类型,同时也将实地采访21个地市不同代际、不同背景的民营企业家。学校在各个地市都配备了2名以上随队专家,指导学生团队开展调研,确保调研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发展现状、精准展现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为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企业层面数据支撑。
聚焦成果转化,赋能粤商高质量发展
郑贤操指出:“这次调研活动的成果目标非常明确,即产出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价值的成果:为政府‘解急’的政策参考、为企业‘定制’的发展方案、为社会‘传诵’的粤商文化读本。”本次大调研的成果将通过《粤商发展蓝皮书》、政策建议报告、建设粤商发展数据库、发布粤商企业发展指数、建立粤商博物馆等形式向社会发布。
调研期间,学校还将在民营企业同步开展“微宣讲”活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述精神,开展民营经济政策解读,分析政策法规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提振企业家信心,优化广东民营经济营商环境。
李宜航表示,将全力支持本次调研活动的开展,期待广东财经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联合各方力量,将此次千企调研打造成为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助力粤商发展的“智囊团”、深化产学研融合的“新桥梁”。
学校也将在省社科联的支持下,积极推动调研成果的有效落地与转化,充分发挥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助力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启动仪式上,粤商学院教师王斌从调研意义、组织部署、调研方法、时间安排、预期成果等方面,介绍了调研活动整体安排。
李宜航、郑贤操、许德友、张凯共同为大调研活动按下启动按钮。李宜航、郑贤操为实践团队代表授旗。
在学校党委的高位谋划下,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和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2025年我校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数量累计达683支,数量位居全省高校首位。近年来,学校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5支,全国优秀团队1支,全国优秀个人1人;获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团队65支,省级优秀团队33支,省级优秀个人19名,省级优秀品牌项目6项,省级典型案例26个。学校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