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校党委书记郑贤操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长于海峰、副校长张凯作主旨发言,副校长鲁晓明、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继红、教务部部长陈建林、科研部部长王方方、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晏宗新等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和科研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创新性贡献,是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性理论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出的重要原创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实践,为我们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下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脉络和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好用好《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推动财经类传统专业、课程的内涵建设,将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到我们的课堂当中、实践当中。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更加积极主动开展理论研究,形成具有广财辨识度的自主知识体系。
于海峰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校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在人才培养上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思政教育与财经专业深度融合;在科学研究上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难题开展科研创新;在社会服务上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主动对接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内部治理上要积极借鉴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改革智慧,持续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战略体系,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时代财经人才。
郑贤操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要持续深化研究阐释,紧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富矿”,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和智库平台作用,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研究好、阐释好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要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深耕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时代新人;持续打造提升湾区融合、商法融合、商技融合、产教融合、双创融合的“五融一体”人才培养特色,努力培养精商、通法、懂技、知湾区、善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力争培养更多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的最新动态,推进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创新、师资队伍等迭代升级,使学校发展内涵与时代主题、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社会需求高度适配,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