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暨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2025-11-09 17:49:35

11月7日,广东财经大学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暨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9位理论专家学者,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推进,为广东财经大学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及与学校开展党建和思政课结对共建的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州工商学院等相关高校骨干教师共200多人,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思想和理论盛宴。

学校党委书记郑贤操致开幕词。他首先代表广东财经大学,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专家、领导以及老师、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既是理论界积极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使命担当,也体现了对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自觉,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对广东财经大学来说,本次论坛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契机,也是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安排。

郑贤操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论坛的深入研讨,一方面可以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这项工作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本次论坛实现了学术交流与政治理论学习的同频共振,将论坛的学术研讨与中心组学习的政治要求进行了结合,既推动理论研究走深走实,又助力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师生骨干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形成“以学促研、以研践学”的良性循环。

论坛分上下半场,校长于海峰主持开幕式及第一部分主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刘祖华主持第二部分主题报告并总结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就“如何认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进行研讨。王教授认为,“党的领导”不是一句政治口号,党的领导关乎组织建设、关乎治国理政的大问题,在党的建设方面不断有理论创新;并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的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进行了深入阐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教授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突出特点和亮点”为题,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制造业”“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六个方面作深刻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围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从文化创造的活力可持续、构建中国原创性文化作品自主知识体系、覆盖城乡的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世界一流的文化产业、一流的国民素质、一流的国际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探讨了文化强国建设指标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树荫教授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为题,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的内涵,阐释了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归纳了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代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的经验启示。

复旦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红凛教授围绕“四个关系”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解读和分享,深刻阐释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充分展示的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与重点、难点之间,继承发展与守正创新之间,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真抓实干,中国式现代化“规划治国”与“关键在党”等四对关系。

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围绕“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中“九个以”的实践要求的关键性内容,逐一分析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时代内涵和深刻意蕴,并强调“自我革命”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原创性、标识性理论概念。

山东大学党政研究所所长臧秀玲教授以“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标志性概念提炼的方法论”为题作报告。臧教授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提升的关键性问题——“如何提炼标志性的学科概念”展开探讨,对面临的“守正”和“创新”、“普遍”和“具体”、“学术”和“实践”各自之间的张力挑战,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标识性概念要从深度回归经典与实践、历史唯物主义的立体透视、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对话、话语表达和学术传播等四个维度来进行阐释的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以“作为治国理政重要方式的五年规划”为题作报告。他深入阐释了“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彰显我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完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张曙光教授以“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前进”为题作报告。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深化对“第二个结合”的学理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张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现代性提升,进而使传统文化获得了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

本次论坛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统战部、科研部、研究生院承办,大湾区青年马克思主义科普基地、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研究基地协办,邀请的嘉宾层次之高、论坛规格之高,均属学校首次,必将有力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在广东财经大学走深走实,深化学习实效,强化成果转化,推动学校编制“十五五”规划更加聚焦契合大湾区产业升级的学科专业布局、数字化时代的新财经人才培养,探索高等财经教育的特色创新发展之路。

摄影:
作者/通讯员:项锐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