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6日,研究型审计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校正心堂举行。会议由我校会计学院、《会计之友》杂志社主办,广东铭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高校、审计机关、企业界、科研机构及期刊界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和师生代表参会,围绕研究型审计的理论创新、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数智化转型等议题展开研讨。
15日上午,我校副校长雷宇、《会计之友》杂志社总编审笑雪、广东铭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欣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雷宇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的宏伟蓝图,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工作、打造好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意义重大。他回顾了学校办学历史与发展成就,重点介绍了审计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成效。
笑雪回顾了研究型审计研讨会自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指示以及党的二十大以来有关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审计工作必须紧跟数字化转型步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李欣潼表示,在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审计模式面临新挑战。公司长期致力于审计信息化与智能化工具研发,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审计深度融合。我校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吴玉强主持开幕式。
在主题报告环节,广东省审计学会秘书长黄志红作题为《研究型审计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报告。她阐述了研究型审计如何通过深化宏观政策走向研究、精准把握被审计对象特征、优化审计项目实施流程,最终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与精准化。她强调,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必须将研究思维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将研究型审计作为提升监督效能的核心引擎,以更高质量的审计成果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吴玉强主持该场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蔡春教授作题为《研究型审计与“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梳理了研究型审计的理论起源与国际绩效审计的演进脉络,并指出,“十五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超越传统鉴证职能,将研究性思维深度融入政策评估、环境分析与风险预警之中,通过提升审计工作的前瞻性与建设性,使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治理效能。西安工商学院校长廖民生教授主持该场报告。
山东财经大学毕秀玲教授解读了《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她剖析了智能审计的制度化路径,提出构建一个技术应用、风险防控与权利保障三者协同并重的法治框架至关重要,亟需通过完善数据治理规则、统一技术应用标准来应对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现实挑战,从而在全面提升审计效率与公正性的同时,有力保障国家数据主权与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广州商学院校长助理潘彬教授主持该场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陈宋生教授分享了《大语言模型在研究型审计中的应用探索》的成果。其团队通过构建预测模型,成功预判了2018年新租赁准则的潜在影响。该实践论证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复杂的审计数据分析、会计政策影响评估中发挥关键作用。山东财经大学武恒光教授主持该场报告。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秀云以广汽的创新实践为例,阐述了《研究型审计护航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实践方案。她介绍了审计如何通过体系变革、数字化工具研发与风险管控模式创新,实现从传统价值保护角色向现代价值创造伙伴的战略转型。安徽财经大学盛明泉教授主持该场报告。
15日下午,平行论坛围绕“研究型审计助力国家重大政策落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型审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据资产审计研究”主题展开。研讨会共收到80多篇投稿论文,17篇高质量论文在平行论坛进行交流。在两场圆桌沙龙上,12位嘉宾围绕“数智时代研究型审计创新发展及实践”“研究型审计赋能国家治理效能理论研究”主题分享了前沿见解与实践经验。
闭幕式上,常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光伟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内容从政策到理论、从方法到实践,成果丰硕。他倡导构建“政-行-企-校”协同发展生态,共同推动研究型审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新突破。山东大学智能会计研究中心主任张玉明教授主持闭幕式。
会旗交接仪式上,吴玉强将会旗传递给下届承办单位代表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张兰,张兰致辞。我校会计学院副院长杨志强代表主办单位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