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立命 精神成人

2014-09-28 14:33:24

亲爱的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新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祝贺大家成为2014级的大学生。

不知你是否意识到,从你踏入三水校园的那一刻起,你们的身份就发生了有生以来最巨大的变化:你成为一个大学生。大学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终于长大成人了。在生理上、法律意义上,你已经成人,但是在精神上呢?你们成人了吗?所以接下来的四年,将是你“精神成人”的四年。

记得两年前,在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我敬重的同事、中文系主任田忠辉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广东商学院也许并没有那么显赫,人文传播学院也许没有那么耀眼,但是,此时此刻,这就是你脚下的土地,哪怕再贫瘠,它也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你未来的起点,过去的事不会再回来,前面的事靠你去创造。”

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弟子,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既然选择了广财,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此,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脚下的土地并不贫瘠,我们人文传播学院可以说是广东财经大学人文气息最浓郁的学院;我们人文传播学院的老师,是全校同学公认的最具人文情怀的老师。

近代学人高天梅曾经说:“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然则国魂果何所寄?曰:寄于国学。”借而言之:校有魂,则校存;校无魂,则校将从此亡矣。然则校魂何所寄?曰:寄于德学兼善的教师。

我们人文与传播学院尽职尽责的全体教职员工就是这间学校的“校魂”,就是你们成人成才的“精神土壤”。如何吸取丰厚的营养,靠的是你能否把握住当下。把握住当下,才有未来,把握住今天才有明天,把握住广财,才有美好的前程。

此时此刻,我想说,就在这儿,在我们美丽的三水校园,播下你梦想的种子吧,让三水校园成为青春的你梦想开始的地方。

让人文成就理想,广财梦圆人生。

此时此刻,我仿佛又回到我的青葱岁月、大学时光。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人生路程中的一些感受。

首先,“大学”在你人生的长途中,处于什么位置?

为了看清和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两个比较。

一是和“中学”比。在人生的中学阶段,你是一个“未成年人”,你的一切,从生活到学习,都要由成年人,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管着,你没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即使有,也是很有限的;然而,到了大学,你已经成为“公民”了,这就意味着你已经独立成人了,尽管作为学生,你在经济上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长,你还必须依照学校安排的计划学习,但你已经有了较大的自由支配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

但和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阶段相比,你尽管已经享受了公民的权利,但因为你还处在人生准备阶段,没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说句玩笑话,你享有公民权利,却基本上无须尽公民义务,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你须明白,这样的好事,这辈子也就这一次啦!

这就是“大学”阶段在人生长途中的特殊地位和优越之处:既独立自主(和中学比),又没有负担、责任(和工作阶段比),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自由、最能自己做主的时光,但却仅仅只有四年,这四年该怎么度过?

拿来睡懒觉?逃课?打游戏?一些大学不乏这种现象,你不妨问问这类学生毕业离校时的感受:悔不当初怕是共同心情。这证明了一个道理:你挥霍不起!

第二,上大学到底要干什么?台下的每个同学,请你问问自己。

这里我要引述大家都十分敬仰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更不能成为“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这句话说得很深刻,也很尖锐,可能和诸位的自我预设有距离。

大多数同学上大学的目的,大概都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才,学有专长,因此获得一个较好的职业,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可以报效父母。应该说,这样的求学目标并不错,不仅满足父母,也符合国家对你们的要求。

但这样的认识并不全面,这也是爱因斯坦所要强调的:大学并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所、职业的培养所,它的最基本的任务和职能是培养“和谐的人”。

什么叫“和谐的人”?深圳中学语文老师马小平见解比较有代表性,他说我们现在所培养的人才“三症齐全”: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

这是对当下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缺陷的一个精辟点评,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警醒:上大学,不仅要求知识,学技术,还要培育自己的独立思想,养成自己的人文情怀。

我以为,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思考、探究“人生目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应建立起怎样的合理健全的关系”等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信念,以至信仰,为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一个坚实的精神乃至信念基础。

同时也要不断地开拓自己思想的空间,铸炼性格,开掘与发展想象力、审美力、思维力与创造力。

这样,才能使自己最终成为爱因斯坦所说的“和谐的人”,这就是我想说的“精神成人”。

如何“精神成人”,我的建议有二: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要“自由地读书,自由地思考”,这是大学生应该紧紧抓住不放的,所要做的两件大事。大学阶段的自由读书,应该有两方面,一面是古今中外的基本经典的精读,那里集中了我们民族与人类文明的精华,要尽可能读熟读透;另一面则是尽可能广博地泛读,如鲁迅所说,要特别读专业外的书,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读多了自然触类旁通。自由阅读之外,还要独立思考,不要先入之见,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学会思辨,懂得提“为什么?对不对?”。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写下自己的思考、心得乃至疑问。如此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必然发现和你“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大师,就可以集中精力,读其全部作品,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门研究,构建你一生治学和做人的基本精神架构。

大学期间除读书之外,还要多接触社会,最好利用假期到社会基层,特别是农村去,志愿服务也好,其它方式也好,对你了解中国国情民意,体察民生,更深刻的理解你所学,都大有好处,为为学、做人打好基本功。

有了这两个基本功,你的一生就有了厚实的“底”,也可以硬气的说:我没有虚度大学时日!

说到为什么读大学?英国一个教育家这样说过: “我们都上过大学。大学不仅仅是教了我们几门课或为我们提供某种职业培训而已,大学还见证了所有文化中最高等的一种文化。”

为什么读大学? 读大学干什么?孟子有句话,我经常跟我的弟子分享,叫——“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大学之大,大在何处?高等教育高在何处?进入大学以后,你要每天反省:你“大”了没有?你“高”了没有?为什么要成为大人?你大了世界才大。

读大学干什么,一言以蔽之,专业成才,精神成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有长度有宽度还有高度的人。我要说的是,人与人的差别最根本的就是生命质量的差别。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一个立体的人,光有长度和宽度是不够的,即光有知识﹑有技术是不够,还要有第三维度:人文维度。我们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 生存技能” (surviving skill),而是要提高“生命质量”(life quality)。 要了解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根本。 我想在此提示同学们,如果一个年青人,在大学里深造了四年,却全然不知一个“ 完整的人”是什么意思,那他的四年学习,可以肯定的说是失败的。

作为青春的生命来大学该干什么?

在我看来,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

首先是求知识,大学生依然是学生,学习仍然是你们的天职。

其次是求友谊,大学阶段的友谊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感情。

最后求爱情。为什么把爱情这么美好的东东放在最后,因为知识可求,友谊可求,爱情可遇不可求。

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上大学就是在你青春生命的银行里,储蓄这三样宝贝。你一生的富贵穷贱,成败得失,幸福与否,未来的路能走多远,端赖于你青春的银行里,储存里多少知识的能量、友谊的财富、爱情的记忆。

祝大家大学四年收获知识,收获友谊,收获爱情!

没有谁可以抵挡青春的魅惑。青春是一种气息,七分纯净,三分轻狂,隐含若干不安和烦躁。时间尖叫着,奔突着,青春躁动着,盘旋着。双脚渴望行走,双目渴望伸延,生命期待着新的跨度。

近处与远处布满陌生者与未知数,让你着迷的领域比大地还要宽广比天空还要辽阔,曙光把你带到太阳面前,青春的你如同朝阳、如同乳虎、如同侠士、如同春前之草与长江之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青春的生命磅礴飞扬。

青青子矜,你们的青春从三水出发,你们自主自由成长的生命元年开始了。

亲爱的同学们,我尊贵的弟子们,让我们掬万水为酒,捧千山做杯,为人文祝福,为广财干杯!

愿我胸脯中飞扬的笛音,能在你宝石般的青春壁上,激起响亮的回声!

谢谢大家!

浪淘沙

甲午秋,为2014级人文与传播学院新生作

刘俊峰

沁湖秋水青,花树森森,几人吟诵坐花荫。还踏月华湖边路,百步诗成。神州秋正浓,意气纵横。栽桃植李作园丁。满苑青苗凭灌溉,花发枝荣。

作者/通讯员:刘俊峰 | 来源:人文学院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