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童雯霞: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交出锤炼“四力”答卷

2020-04-08 16:15:02

庚子新春,疫情突发,病魔肆虐,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紧张有序进行。危急关头、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这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宣传舆论工作确定了总基调,提供了总指针。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集结在总书记的动员令下,全国300多名记者奔赴湖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脚奔走、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表达,积极讲好抗“疫”故事 ,为抗击疫情增添了极大的社会正能量。

增强脚力,在抗“疫”的“大熔炉”中锤炼新作风

脚力是实践力,是锤炼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作风的重要途径。在现场,是记者的第一使命。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一个人的工作作风,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面对疫情防控这场战争,最需要实干,而不是虚功,最需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而不是作风漂浮作表面文章。面对疫情,新闻工作者选择逆向而行,部分骨干从全国各地有序奔赴湖北疫情战场,发回图、文、视频等融媒体作品,密集发声,真实报道,向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释放战“疫”必胜的决心。留守本土阵地的媒体记者也恪尽职守,通过本地报纸、广播、电视、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全媒体平台,及时向民众公布权威、真实的疫情动态,本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处置措施、倡议以及各类防控信息等。浮于表面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言,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基层当作练兵与实战的战场。在这场战“疫”中,新闻记者通过真采实写,描绘中国与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之时代“新风”,抗击病毒之社会“新知”,中国人民奋勇抗“疫”之民族“新智”。

提升脚力,不再局限于“双脚”在现实世界的奔波往来,更要把“双手”充分用上,勤触键盘、聚焦网上,从网上关注舆情、了解民意。突发的疫情制造了情绪病毒,如何及时掌握情绪病毒的趋势、路径?如何破解、疏导?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转型后的全媒体新闻人善于利用好新兴媒体,“面对面”与网民谈心交心,“键对键”倾听网民意见,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让新兴媒体成为倾听民意、知晓民心、反映民情的“显微镜”“望远镜”,及时化解民众心理危机,控制情绪病毒。

增强眼力,在抗“疫”战场中提升政治站位

眼力是鉴别力,是恪守全媒体时代正确政治方向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在这场战“疫”中,信息千头万绪、真伪杂驳,明辨方向尤为重要。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炼就一双双政治慧眼,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于采访、编辑、核校、审发等采编工作全过程,以高度的责任感编发每一篇稿子、每一条微博,每一幅图片、每一个音视频,忠实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准确解读有关政策,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各地各部门有力措施传播到千家万户。一篇篇观点鲜明、斗志高昂的新闻评论,一条条真实全面、客观理性的新闻信息,一幅幅直观生动、鲜活感人的视屏画面,一次次正能高扬、铿锵有力的联播声音,让各条战线明方向、强信心,让各个方面知政策、暖人心。在这场战“疫”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政治谣言和灰色信息,眼力增强的新闻工作者始终坚守新闻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对新闻舆论领域各种言论、观点、思潮进行准确鉴别,不在是非面前态度暧昧,不对恶意炒作人云亦云,更不对小道消息、过激言论津津乐道,准确传播信息,冷静粉碎谣言,澄清谬误传闻,全面反映真相,温暖传递真情,让新闻传播聚民心、通情意,为人民解忧安心、稳当定心。

增强脑力,在抗“疫”战场中培育新本领

脑力是思考力,是培育全媒体时代“十八般武艺”的核心因素。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仅重速度、广度,更要体现记者思考的力度和深度。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回应群众关切。在这场战“疫”中,逆风而行的医务人员,闻令而动的人民子弟兵,驰援湖北的各省医疗队,全心研发的科研人员,奉献爱心的志愿者,在乡村、社区、楼宇忙碌奔走的基层干部……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故事,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考验着每位新闻工作者的智慧。新闻工作者只有开动脑力、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世界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媒体融合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抢占新闻舆论的制高点。

这场战“疫”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比如南方都市报策划推出“致敬‘最美逆行者’”,新闻工作者用视觉影像方式,致敬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这组报道由十多张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广东医护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和一段视频组成,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上布满令人心疼的压痕,不少网友表示“看哭了”。南方都市报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合作,将最美逆行者们的笑脸在广州塔、猎德大桥、海心沙等广州地标建筑的室内外LED屏上绽放。这组照片点亮广州,温暖着这座城市,鼓舞着疫情中焦虑的人们。在这组发自一线的新闻策划报道中,我们看到南方都市报优秀的全媒型记者已完成思维转型。首先,他们突破过去“我发布你接受”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媒体界限意识,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强化“开放分享、传播快速”的用户意识,创造性地生产优质全媒体产品,把主流报纸的公信力影响力辐射到报纸以外的平台上。其次,记者增强全媒体采编能力,突破“一篇传统报道打天下”的传统模式局限,培养多媒体报道的思维和理念,懂得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将信息资源转化成不同的媒介产品,提高“融合新闻”报道的技能水平。最后,记者强化独立思考能力,全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呈现,写什么、拍什么?需要记者以专业的眼光进行遴选、评价、辨别,向社会提供权威、真实、有价值的新闻。这组新闻击中泪点,从海量抗“疫”新闻中脱颖而出。

增强笔力,在抗“疫”战场中描绘感人至美好作品

笔力是表达力,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履职尽责的基本功力。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新闻来源日益多样,一般的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已很难对受众产生影响力,讲故事就成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看家本领”。新闻作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大小,就在于怎样去挖掘和讲述能够反映主题的故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新闻工作者想对人真正产生影响,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善于将主题新闻化、新闻故事化、故事细节化,将鲜明主题与鲜活故事有机结合,在以小见大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疫情现场,记者们挖掘出一个又一个真实感人的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军队医护人员梅春丽被口罩勒出醒目印痕的脸成为“最美网红脸”;蒋晶、罗飞、孙会贤等退役军人创造出“火神山速度”;快递小哥汪勇冒险给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送快递;抗疫一线90后群像;火神山护士听闻母亲去世面朝家的方向三鞠躬;医护夫妻齐赴一线;各地村支书的“硬核”喊话;全民捐资捐物……广大新闻工作者以笔为枪、画纸做旗,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希望与力量。

“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全媒体时代,是新闻舆论工作大有可为和新闻舆论工作者奋发有为的时代。面对疫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用力抒写好时代画卷,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以担当体现忠诚,以实干践行“四力”。

(作者为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学习强国2020年4月8日刊登,原刊载于党建网,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904918605295265056&t=1582612427450&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showmenu=fals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from=singlemessage)

作者/通讯员:童雯霞 | 来源:党建网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