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毕业季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声”

2015-07-07 14:44:41

又是一年毕业季,如何给自己一份不留遗憾的毕业礼物?6月30日,毕业前的最后一天,广州的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校园、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当天下午,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美术史系的学生以大学生手作书为展物,共同参与了一场“非理性弃疗方案×39——趣味析出”丛书展览。谁说美院学生只会搞艺术?这里就有一群热爱书籍的人,他们用39本手作书呈现出了39个鲜活个体的独特趣味。风格简约的摆设、装订精美的书籍、安静翻书的人……实际上,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学生动手做出一本表达自己想法的书籍,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

6月30日晚,一场由广东财经大学12级编导班主创的多媒体舞台剧《兔子餐厅》在广州歌舞剧院岭南剧场精彩上演,全场座无虚席。笔者了解到,根据日本小众话剧改编的这部作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

不论是哪种艺术表达,这群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着属于这个时代广州大学生的“心声”。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钱虹 通讯员 吴大海 雷心怡

她说:“我希望与众不同”专注制作手工皮具 实现自我“突破”

与普通的书展不同,此次在扉艺廊举行的“趣味析出”手作书展是以大学生手作书为展物,以表达内心想法为目的,以此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展览进门处的一本皮制封面的书格外引人注意,这是手工皮具爱好者吴旭新的作品。

制作封面时,吴旭新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尝试过很多方法,最终选定植鞣革为材料,采用皮雕的手法。从皮革挑选、图案设计到打磨成型,每一个步骤她都一丝不苟,力求完美。书的内容也是吴旭新用心编写的,“整本书都围绕着我和手工皮具,比如发生在我所处的皮具圈里的故事、关于皮具的个人经历、自己对皮具的感悟。而且皮具创作涉及面广,包括美术、木工等,所以我常常要请教别人,记录和回忆这些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也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说:“我渴望被了解”书写100遍《醉翁亭记》证明“存在”

王之行一直很喜欢国学大师王国维,最开始想制作一本向王国维致敬的书,但苦于文学功底不够扎实,难以成书,只好放弃。偶然在网络上“重逢”了王国维的楷书《醉翁亭记》,王之行受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词的启发,决定换一种方式“亲近”王国维。邱志杰的作品《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带给他灵感,于是王之行用浓墨和淡墨分别在两张纸上重复书写了50遍《醉翁亭记》,并把这个行为和作品告知朋友,最后收集起朋友们的回应与讨论,排版成书,装订成册。王之行说:“我对重复书写有一种冲动,我相信在汉字和水墨的重复中一定会有美的存在。”

关于这本手工书,王之行坦言赋予了它更深层的含义,有着更高的期待:“同学们做书时都运用了很多制图工具和技巧,但我返璞归真,走极简路线,自己写一本书。所以,我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我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我常常感到孤独,但我内心渴望被了解,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他们说:“我们是社会的兔子”自编自演自制戏剧诠释“困惑”

6月30日,由广东财经大学1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改编的“悬疑式”舞台剧——《兔子餐厅》在广州歌舞剧院岭南剧场上演。

整部舞台剧干净、简练却内涵丰富——剧情围绕绘本《兔子餐厅》大卖后,作者红缨举办兔肉晚宴邀请的6位幸运读者的“解读”而展开。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毕业生都在好奇地去探索心中的答案,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由广财大2012级编导班学生作为主创班底并担任剧本创作、舞美设计、视觉设计、灯光与音效、导演等角色,而演员则都是该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有意思的是,《兔子餐厅》舞台剧的一部分制作经费还是来自该院已毕业学生的集资捐助。

■导师寄语

大学生的创造力需要“点燃”

“大学是一个收获的地方,你们有的收获了爱情,有的收获了友情,还有心中的理想,在这个世俗的社会,坚守理想不仅仅需要一个人,还需要一群人,大学让你遇到了这群人,或是良师,或是益友。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必须要褪去自己身上的芒刺,接受时间的打磨,才能逐渐捂得人生的真理。这段时间,你们或许有过心理上的彷徨,或许曾经漫无目的的度过,但今天呈现的作品就是看最好的证明。你们的投入和付出,都将化为未来的动力。在此,学会包容、尊重,未来的路才会越来越宽,越走越顺。”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老师 彭碧萍

“90后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实在令人惊喜,他们利用网络众筹资金、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消息、独立联系展会场地……只要放手让同学们做,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以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将会是一起向外开拓、探索未知,而不单单是教学的过程。

十年前,刚接手美术编辑课时,我是焦虑的。因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编辑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与其教学生一些最基础的技术,不如教他们适应未来的思路。学生在大学阶段一定要让他们觉得人格受到尊重、创造力得到肯定,点燃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在这样一个校外的场合,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能力与别人进行交流、得到认可,并由此对未来充满期待。”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教授 吴杨波

(南方日报2015年7月3日报道)

摄影:
作者/通讯员:周豫 钱虹 | 来源:南方日报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