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邹新月:湾区青年要努力具备“三识、三能、三力”

2020-12-25 15:50:38

“十四五”即将开局,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双向开放、双循环的交汇点上,打造 “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任重而道远,能否汇聚全球人才和培养人才至关重要。为此,针对高校如何发挥力量提高大湾区人才竞争力,湾区怎样完善人才引进制度,青年朋友到湾区创新创业要如何提高竞争力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邹新月教授,请他来详细解答。

记者:广东财经大学将怎样发挥高校优势,整合人才和智力资源,助力湾区提高人才开发创新竞争力?

邹新月: 我们要利用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倾斜政策,比如建设大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实验室平台契机;湾区高校聚集全球人才、培养、培育创新人才,必须走资源整合差异化人才开发创新之路,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挖掘、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数字贸易、文化传承等方面人才;湾区高校人才聚集、人才培养走差异化道路,提高湾区人才开发创新竞争力。

广东财经大学人才培养对标对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要求,紧跟新文科、新商科建设时代需求、继承发展优势、真正商法融合、做特做优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了“价值融合、技术融合、商法融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紧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会展经济核心区),毗邻广州国际金融城,服务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学研区位优势不可替代,与国内其它高校相比,学科建设更便于和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便于学校敏锐把握大湾区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商法融合”大湾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可替代。学校在广东省内高校中财经政法学科专业最齐全,长期聚焦商科教育与法律教育相融合,将法律元素嵌入商科、商科元素嵌入法科,着力培养适应“一国两制”、粤港澳三地商法融合,拥有多元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商法融合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记者:要怎样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引人、育人和留人机制,包括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引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邹新月:根据国家才强国战略部署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和完善引人、育人和留人机制方面,须在人才发展机制上下大功夫,具体来说是在“引人筑巢”、“育人筑巢”和“留人筑巢”等方面下大功夫。以前大部分人才引进是“先有庙请和尚来做主持”,未来大湾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们要根据其知识和能力,建立属于他们自己不同业态的“庙”,激发湾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人才创新中心。

同时,“引凰筑巢”关键抓手是知识产权证券化、技术股权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科研评价创新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事业留人;再加上待遇(诱惑)优厚(吸引)、环境美丽、文化和谐,将湾区建成世界超一流人才聚集地。

记者:在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青年朋友要怎样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搭上湾区发展的快车?

邹新月:青年朋友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争取具备“三识”、“三能”、“三力”。具体来说,“三识”是指知识、见识、共识,要有丰富知识、广泛见识、团队共识;“三能”是指技能、才能、德能,要具备技能、知识才能、行为德能;而“三力”则是指能力、实力、潜力,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实力和事业发展的潜力。这样才能搭上湾区发展的快车,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记者 梁恒 陈少伟)
 

(央广网2020年12月25日报道,链接为:http://sz.cnr.cn/szfwgb/tbqh/20201225/t20201225_525374106.shtml)

摄影:
作者/通讯员:梁恒 陈少伟 | 来源:央广网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