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开创一流本科教育新格局

——2021年本科教学工作大会工作报告

2022-01-14 11:55:19
一流本科建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深刻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党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热潮,从中吸取智慧、吸取营养,吸取前进的动力!我校上下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深入贯彻党中央新时代教育方针,坚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在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目标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扣内涵发展一条主线,聚焦“强特色”和“高质量”两大主题,全方位深化内涵建设与改革,奋力打造面向一线的教务服务体系、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体系、三位一体的质量工程体系,开创“服务、管理、质量”全方位一流本科教育新格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落地落实

以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和我校“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目标为牵引,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方面。学校出台了《广东财经大学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方案》,召开“三全育人”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推进会,整合协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各项育人元素,发掘一切校内外资源,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时空,切实做好我校“三全育人”工作。学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出台我校课程思政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了课程思政全面覆盖,强化了课程思政示范引领,建设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同时,推进思政课程提质增效行动,开展名师讲“形势与政策”课改革,采取“讲座(Lecture)+线下直播(Live)+专题讨论(Discussion)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党史图片展融入思政课堂,形成立体化党史课程群。

智育方面。高质量编制完成学校“十四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本科教育工作战略目标、思路和任务。制定《广东财经大学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了项目、载体、类别三位一体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相关要求,对接新文科(新商科)、新工科等建设需要,凸显湾区融合、商法融合、商技融合、实践创业、产教融合等校本特色,持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体育方面。学校制定了《广东财经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意见》《广东财经大学财经体育文化节实施方案》,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积极探索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校园体育设施条件。广州校区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修葺一新,高标准高质量的网球场改造即将完成;综合体育馆已经开始了顶部钢结构吊装;佛山校区的综合体育馆建设方案也在积极推动中。体育部承办的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赛圆满完成。这些活动和工作的推进和开展,积极营造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推动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美育方面。学校制定了《广东财经大学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新开设漫画基础等6门美育类通识选修课程,增加美育类通识选修课程供给。拓展美育教学资源、创新课程形式,在我校“教学资源中心”上线《艺术与审美》等多门优质美育课程。组织开展省级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遴选工作,推选了4个美育名师工作室参与省级评选。

劳育方面。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活动项目、教师队伍、平台体系等方面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改革,在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体系内专设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专业实习实践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程,开设“社会劳动与实践”或“专业劳动与实习”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了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习实践课程,搭建了劳动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健全校、院、班三级劳动教育活动项目实践体系,通过校-院-班三级劳动教育项目让学生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

(二)加强顶层设计,开创教务服务、管理和质量建设工作新局面

聚焦“强特色”和“高质量”两大主题,开创“服务、管理、质量”全方位一流本科教育新格局。

一是建立面向一线的教务服务体系。第一,强化服务意识。教务处全员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以师生为本,树牢服务意识,面对教师和学生,做到认真、细致、耐心,做到服务态度诚恳,热情接待。第二,创建服务专员工作制度。出台《广东财经大学教务服务专员工作方案》,从教务处遴选出21名责任心强、服务意识好、业务精湛的工作人员和学院建立一对一联系,积极对接各学院,协助学院解决教学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协助教师和学生处理在教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对各联系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各方面进行帮扶,为促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第三,搭建信息化办事平台,强化服务支撑。将实验室使用申请、课程替代和免修的申请等办事业务调整到线上办理,方便师生,让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二是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体系。第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梳理我校学分制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突出学生中心,强化改革创新,修订了《广东财经大学普教本科生辅修管理办法》,完善辅修制度,辅修专业可以独立开班,增强培养复合型人才;修订了《广东财经大学普教本科生专业二次选择管理办法》,优化专业二次选择规则,增加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转专业,扩大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修订了《广东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管理办法》,增加佛山全学段学生可参加实验区遴选。第二,修订职称评审办法。修订《广东财经大学职称评审办法》中的教学业绩相关规定,明确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将教研项目、教学成果奖、教学竞赛获奖等纳入评审条件,进一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第三,完善教师教学竞赛制度。组织各类教学竞赛,如“最佳授课教师”教学竞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大赛、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美育教师基本功比赛等,通过赛前培训、赛中观摩、赛后推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提升教师教学课堂能力,完善教学竞赛制度,优化教学竞赛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建立三位一体的质量工程体系。学校积极谋划一流本科教育,明确发展重心,集聚发展资源,项目驱动,打造高质量的教学成果。编制《广东财经大学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固本强基、实验实训、湾区融合、商技融合、商法融合、产教融合、互联网+教学、新商科研究等八大工程,依托专业、课程、团队、平台、专项人才培养、教研教改六大载体,分“领航、远航、启航”三大层次,构建三位一体的一流本科教育项目体系。“领航”项目自上而下,根据发展目标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学校特色成果。“远航”项目充分发挥学院的主动性,落实办学自主权,让学院谋划其办学重点与特色;调动科研骨干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在省级以上项目申报、评奖、竞赛中竞争力。“启航”项目自下而上,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积累成果,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三)优化专业布局、着力打造一流专业和特色学院,抢占新时期发展的新机遇

专业优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抓手,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优化专业结构,抢占新兴学科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机遇。

一是设立特色学院。制定教学机构与本科专业归属调整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机构与专业调整改革。对接新商科建设,基于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打造一流原则,优化教学机构设置,新设智能财会管理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人力资源学院3个佛山校区全学段学院。为更加契合办学特色,将部分传统学院更名,地理旅游学院更名为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湾区影视产业学院(合署)更名为湾区影视产业学院。

二是调整优化专业布局。2021年,新开设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4个新专业。新开设会计学(智能会计)等8个专业方向。新申报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科技3个新专业。停办应用心理学、编辑出版学、物流管理(佛山校区全学段)、广告学(佛山校区全学段)、财务管理(佛山校区全学段)、酒店管理(佛山校区全学段)等6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调整社会工作等9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院归属,最大程度地解决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的学科专业归属纵横交叉、教师研教分离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是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与推荐工作。组织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情况、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精心组织2021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荐工作。对标对表,多次组织材料打磨会议,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申报材料。

(四)坚持稳中求进,强化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员三级质量保障体系

高质量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教师应该是教学质量保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质量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学秘书、系(教研室)主任、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参与者,是教学运行质量保障的第二道防线;教学督导专家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查漏补缺,将整改意见反馈给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运行质量保障的第三道防线。

教师保证选用优质合格教材入课堂;研究和掌握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精心设计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关爱学生,注意学生课堂纪律,课后辅导学生;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平时考核,提高课程考核科学性,既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加强教学改革、学科建设、育人育才的思考和实践,以实际行动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检查教学运行情况,通过听课、评课掌握教师授课情况,通过教学培训、竞赛观摩树立优秀课堂标杆和优秀教师标杆;通过课堂巡查、期中教学检查、试卷检查、论文检查等及时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系统分析原因,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整改;教学单位和教务处注意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使命,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督导专家通过听课、巡课、专项检查,深入课堂面对面交流或督导简讯及时反馈在听课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或整改意见,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是教学运行质量保障第三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学校已经完成教学督导组换届,配齐、配强教学督导员,加强校、院级教学督导员联动,形成常态化监督和运行机制。

二、成效与问题

(一)成效

本学年,我们推进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八大工程,重点在教学研究与改革与五大特色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1.守正创新,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突破

一是专业建设有成效。19个专业获教育厅推荐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新获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已公示),全省排名第9。截止目前,全校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2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校 61%的专业获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经管类专业中则达到83%。二是新文科(新商科)建设成果显现。学校获批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项目第三批试点院校;3个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数量进入全国前百,位列全国财经类院校第8名,广东省内高校第5名。三是教育教学成果奖有收获。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已公示),拟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全省排名第8。四是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持续增加。我校2021年获批26项省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2.探索致新,湾区特色显现

一是打造“1+N”的湾区特色课程与教材体系。学校成立湾区财经特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校联合香港大学、暨南大学共同建设的一门大课——湾区财经概论,课程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课程负责人,已获批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课程联盟优质大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湾区财经概论》通识选修课,同时举全校之力编写配套教材。在《湾区财经概论》教材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理论深化和内容拓展,衍生出系列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选修课程用教材。二是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湾区特色。在2021版通识选修课中专设“湾区视野模块”,鼓励各教学单位新开设湾区特色相关课程,纳入学校通识选修课“湾区视野”模块。目前已开设了7门湾区特色通识选修课。

3.优化促新,商法融合特色增强

一是商法融合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商法融合课程融入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方案。经管类专业必修课按专业特点各设置一门结合专业特点的商法融合课程和一门商法融合类法律案例专题。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经管类课程,法学专业还设置了企业法务方向,有效促进了商法融合型复合人才培养。二是商法融合专业建设得以推进。2个商法融合试点专业获得立项: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深入开展商法融合示范,打造成果。三是商法融合教学成果显现。实践成果“双向多维 互嵌共融:‘商法融合’复合型财经法治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拟获广东省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公示结果)。

4.融合创新,商技融合特色萌芽

一是设置商技融合特色项目。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体系中专设商技融合示范学院、专业、课程,项目,2021年校级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4个商技融合试点专业,1个商技融合课程。二是设置一批商技融特色专业群。2021年,新开设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网络与新媒体3个专业,会计学(智能会计)、财务管理(智能财务)、审计学(智能审计)、税收学(智能税收)、4个专业方向,新申报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3个新专业。建设了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商技融合特色专业群。三是开设商技融合课程。在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在部分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的经管类专业开设“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替换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鼓励各专业通过改造或者新建等方式,在专业选修课设置商技融合特色课程。

5.积累致新,实践创业特色稳步发展

作为创新型研究型实验项目的载体,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持续在校级、省级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获得立项。2021年度立项的省级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共有7项获批立项。其中,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荐教育部新商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1个产业学院、3个实践教学基地、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获推荐省级质量工程。

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奖项20项(含特等奖2项),学校获省赛“优胜杯”。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1金1银4铜的成绩,学校获高教主赛道优秀组织奖,钟雄星获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获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16项(重点项目3项),省财政资助26万元。

6.协同创新,产教融合特色显现

一是校企联合培养开新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建设“建行-广财数字金融班”。为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培育数字金融人才,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创办“建行——广财数字金融班”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合作开办数字金融菁英班,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培养方案、共同授课、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和实习,优秀学生可以优先安排就业,形成双向嵌入、全面开放的深度协同育人新格局。数字金融班由学校金融学院和建行银校联合培养1年。今年面向全校2018级相关专业,共遴选了23名学生进入首批“数字金融班”学习。

二是产教融合特色项目增加。本年度共新获批16个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进一步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签订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协议30个。2021年,与佛山市公安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子政府协会、广州恒唯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财会管理现代产业学院拟获批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与广东浩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共建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联合实验室拟获批为省级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佛山市三水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建的广东财经大学影视文旅创意实践教学基地拟获批为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与广东信德资产评估与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五矿证券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共建的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拟获批为省级科产教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

(二)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有以下不足:

1.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有待进一步加强

思政课程教学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仍有不足,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度有待提升。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师资、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的系统合力、全程育人的整体规划、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联动仍不够完善,“三个课堂”有效整合还有待提升。

2.本科教育的特色与品牌需进一步强化

学校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体系中围绕的八大工程,尤其是湾区融合、商法融合、商技融合、实践创业、产教融合的五大特色工程的建设效果还不够明显,特色还未能有效凸显。

3.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导向意识仍需加强

教学运行过程中缺乏问题导向意识,不善于及时发现教学运行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后不认真不系统分析问题的原因,不着力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4.学院在课程专业建设方面的绣花功夫做的不够

学院层面上对专业定位与发展目标不够清晰,缺乏全局统筹意识,对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上未有长期发展规划,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科研骨干对教学参与度不够,前期教学成果积累缺乏,在申报国家级项目、教学团队时竞争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计划

锚定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战略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内涵式发展一条主线,聚焦“高质量、强特色”两大主题,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凸显湾区融合、商法融合、商技融合、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五大特色,完善服务、管理、质量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和学院齐抓共管、师生积极参与”的五育并举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德育、改进智育、强化体育、重视美育、补强劳育,全面推进三全育人。

1.加强德育

进一步落实《广东财经大学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方案》,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课程提质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打造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思政“金课”,开展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名师示范课”建设。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科学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巩固和深化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的格局,重点打造“学院-专业-课程-课堂”四维贯通、协同支撑的课程思政示范体系,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深化实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

2.改进智育

大力推进落实《广东财经大学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按照新商科新文科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一流专业点和一流课程建设,加强实验区和创业教育建设和改革,打造经管实验教学新生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强化体育

以《广东财经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通过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等举措,推动我校大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4.重视美育

以《广东财经大学美育工作实施方案》为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美育联动机制,强化美育团队建设,优化美育课程体系,丰富美育实践活动,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工作体系。

5.补强劳育

深入实施《广东财经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过搭建社会实践的劳动体验平台,丰富劳动教育体验渠道,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劳动文化活动,增强榜样引领的劳动筑梦平台等举措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二)继续加强五大特色工程建设

1.湾区特色的升级

继续推出系列湾区教材,开发《湾区财经概论》通识课,探索不同教学模式,丰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不断提升湾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拍摄慕课向社会开放,提高《湾区财经概论》课程的知名度;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湾区财经教学科研资源,形成高水平湾区财经教学研究团队,开展以湾区财经为主题的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力争在湾区财经教学科研方面构建湾区特色财经研究团队,形成平台效应。

2.商法融合特色的加强

优化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商法融合课程体系,开展商法融合案例专题课程建设工作,并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系列教材,培养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在课程融合基础上深化专业融合,增加商法融合试点专业、商法融合试点学院,成立商法融合科研教学综合研究机构,并将商法融合作为重要元素融入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课程-团队-活动-文化”多维一体的商法融合教育体系,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商法融合教学特色。

3.商技融合特色的培育

紧密对接产业智能化趋势优化专业体系,办好已开办的商技融合特色专业。适当通过置换等途径科学合理地增设商技融合新专业或专业方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改造传统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与数字技术融合与应用课程群,提升学生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基本原理掌握、运用程度,熟知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开展经营管理业务,培养我校学生的未来竞争力!

4.创新创业特色的提升

实践教学方面,一是构建新文科背景下跨校区、跨专业的实验教学新生态。打造经管中心升级版,积极推进新商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育若干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持续在校级、省级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立项。全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平台,为培育兼备商科能力与新技术基础的数智化新商科人才提供场景化教学体验服务、教学实训和创新创业环境。二是开展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组织研讨、访谈调查等形式制定初步方案,开展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出台《广东财经大学“十四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创业教育“十四五”工作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运行体制机制;出台相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十四五”高质量开局。二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业管理课程的教法和教学模式,引进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优质慕课,优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识选修课。推进专创融合,在工商管理学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相关专业的深入融合,打造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和竞赛管理。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州市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双百工程、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攀登计划等创新创业项目、竞赛的培育、建设、推广、应用等工作,打造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5.产教融合特色的深化

对照省级相关项目的建设标准,组织推进已立项建设的产教融合特色项目的建设。与合作方构建灵活有效的合作机制,完善合作组织和架构,促进校内外育人主体之间信息、技术、物质与人才资源共建共管共享,形成双主体、双环境、双机制、双队伍、双标准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指导、实习实践、就业创业等领域常态化、紧密化、深度化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双方紧密对接,提升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真实场景下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适当增加立项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实验室、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

(三)加强教学运行管理

1.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

突出学生中心,梳理我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分类选课制、选课规则和教务系统,解决学生选课中出现的问题;扩大辅修规模,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大教考分离力度,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高期末考试命题质量,提高我校教风学风水平。

2.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

结合课程思政进行重点督导,实现校、院两级联动督导,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保障教学质量的平稳提升。

3.深化教学服务专员工作

教务服务专员积极参与学院教学质量工程的谋划工作、协助学院解决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协助教师和学生处理在教学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充分利用听课、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座谈会等渠道,及时了解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动态信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高质量编制好《广东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趋势分析报告》和《财经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类比分析报告》,找问题、找差距,认真分析原因后着力找到解决对策。

(四)强化学院本科教育主体责任

1.做好学院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

建立学院本科教育“十四五”工作规划,在深刻分析学院资源和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确立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体制机制保障。

2.加强学院的内涵建设

结合学校战略目标、发展特色,在落实《广东财经大学一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基础上,深入推进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品牌专业、课程和有知名度的教学团队,强化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学院竞争力和影响力。

3.加强学院的质量监控

完善学院督导制,落实听课制度、期中检查制度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同行听课、教学检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等,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促进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老师们,同志们,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本科教育是学校的根和本。本次教学工作大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会议,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会议,是进一步落实党代会“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会议。希望大家能够凝心聚力、锐意改革,弘扬实干精神和作风,促进教学服务提升再提升、教学管理优化再优化、教学质量跨越再跨越,开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强特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书写好“奋进之笔”,为将学校本科教育事业推向更高层次和境界而顽强拼搏,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而不懈奋斗!

作者/通讯员: | 来源:教务处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