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兮?焉知非福

2022-03-02 14:45:32

我害怕做选择。而我的人生似乎总在做着错误的选择,于是在对上一个错误选择的悔恨中再次做错下一个选择。但那次的又一个“错误”的选择,让我遇见了为之奋斗的意义,也让我明白了福兮祸兮,焉知非福?

迟来的叛逆期,幼稚的反抗,抑郁的情绪,将我推入一个一错再错的漩涡,淹没了那本应努力奋斗的三年。

阳光浸着院子里的树,荡着晃眼的绿光。这是一个漫长的夏天,长到知了的声音也在渐渐变得虚弱。我坐在房间里看着手机上的成绩,拉上厚实的窗帘,遮住这刺目的盛夏。

“你隔壁阿姨说她女儿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你查到没有!”母亲急慌慌地冲进房门。

“我都说了很多次!进来要敲门!我都这么大了,你能不能给我一点隐私和尊重!”

为压住酸涩的感觉,少年人总爱用恼怒表达悲伤。

“唉。我……我也是着急忘了,下次妈妈一定敲门。”

心中的哽咽更深,不仅为那成绩,更为自己的卑劣。

“怎么样?考得。”母亲用极轻极柔的声音问道。

“还能怎么样?就是那样而已!”

母亲似乎也猜到了答案,用比刚刚还低还轻的声音问:“那……今晚你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炸里脊好不好?你一直喜欢吃。我再到市场看看还有没有腌墨鱼,蒸碗墨鱼羹,还有最近那个李姨说她们家的竹瓜刚摘下来,又脆又甜,可以做个清炒竹瓜,现在吃正好,又降火又……”

“好了!你做那么多又吃不完。到时候又在说都是给我做的,让我一直吃,我哪里吃得下那么多!”我几乎快要忍不住情绪,急匆匆地要将这个一心想安慰女儿的母亲赶出去。

“好,好,那妈妈做少一点,你好好休息。”她抬起手,似乎想要摸摸我的头,但还是什么都没做又收了回去。

房门合上后,那滞了许久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砸在冰冷的眼镜片上。

“对不起……”我低喃着。不知是为那永久失去的时间,还是为那羞于启齿的可笑的自尊。

我们常常在浪费时间,又在悔恨中再度把时间浪费掉,于是罪恶感紧紧围绕着我们。这种罪恶感指向的并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于是我们又再度陷入怀疑自我的泥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前,我总觉得好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坏运气都被我遇上了,福祸相依全是一句空话。也许他给我带来的唯一的东西只是让我看清自己是多么的废物。但如今的我再次读到这句话,才猛然发现,原来上天确实已把最宝贵的运气给了我。

带着不尽人意的成绩,踏入陌生的校园,学着以前从未出现在计划中的专业,我迷惘、焦躁,像一只不慎落水的猫儿,害怕、不安,于是伸出所有的利爪,充满了攻击力。而正是这个计划之外的选择,使我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让我真正发现了自己,明白了自己真心热爱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事物。

“最近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妈妈,我觉得我最近好开心啊!虽然课堂上老师们讲的东西有一些不太懂,但是都好有意思!我还经常去图书馆,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好多。妈妈,虽然当时是随便选的专业,但是现在感觉真好!”

“你觉得开心就好。”

“妈妈,你觉得我以后考研究生怎么样?我觉得我想再学多一点,这个专业真的很有意思。”

“好,妈妈肯定支持你!那你要加油啊!”

“我会的!”

福兮祸兮,焉知非福。我开始回想,似乎以往的每一步都在引导着我走到今天。如果不是那三年的荒唐,我不会开始醒悟,不会感觉到那些无声的支持,更不会找到为之奋斗的意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当我再度翻开《道德经》,读到这句话时,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触浮上心间。

过去的我如同大多数人一般,将他人的看法看得太过于重要。每当因为我做了一件事而受到夸奖,便兴高采烈,使劲地为了这份夸奖而努力,而当因为我做了一件事而受到指责,便沮丧不已,自暴自弃。全然忘记了自己原本的目的是什么。

再度省问内心,这么多年的学习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别人的称赞?为了成为一个别人口中的成功者?是为了不被人批评?为了不被人唾弃嗤笑?人们一旦陷入这种“宠辱若惊”的状态,便迷失自我,难以挣脱。

而此时跳脱出这个局面,我才深切明白何为宠辱不惊。宠辱不惊不是做一个冷漠严肃的人,而是不为一时的荣宠而惊喜,也不为一时的屈辱而惊慌,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活在他人的评价中。不为得到的欢喜,是因为要保持判断的冷静;不为失去的悲伤,是因为要抓住下一个机遇。

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如今的我才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坚定了人生的道路。选择是可怕的,因为选择的结果是未知的。同时,做选择前的我们和做选择后的我们又是截然不同的个体。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后悔似乎都是必然的。但老子让我明白,不论后悔与否,都不要将他人的评价看得过重,也不要在乎运气的好坏。我们无法预知选择之后的结果,但我们至少要做一个不把错误归结于他人身上的选择。

福兮祸兮,焉知非福?

(本文乃《中国文化典籍导读》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之一,指导老师:人文与传播学院万静)

作者/通讯员:蔡燕岚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蒋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