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从非遗粤剧经典中学党史,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2022-08-17 10:39:24

粤剧百年红色礼赞,信仰之光照亮舞台。粤剧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粤剧作品中,不乏有如《山乡风云》《驼哥的旗》《梦·红船》等以真实事件改编的优秀红色经典剧目,而这些剧目都是当今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基于党史与粤剧之间的密切联系,广东财经大学智能财会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 “天行队”通过微视频制作以及活动宣讲等方式,在粤剧中寻找党的足迹和革命先烈的身影,更好地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党的二十大。

7月上旬,“天行队”成员们走访参观了红线女故居、广州起义纪念馆、广东省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陈铁军故居,分别采访了粤剧演员、红色纪念馆负责人以及普通市民,了解不同层次群体对粤剧发展的看法,探寻粤剧中的红色元素。

为了深入了解粤剧大师的故事,活动首日,团队来到著名粤剧大师、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粤剧代表性传承人——红线女(原名邝健康)的故居,近距离感受粤剧大师的生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红线女老师的三层小房子,了解著名的粤剧大师的家庭背景,获悉其演艺道路受到其父亲的阻挠,她的父亲认为进入粤剧表演行业会让她“成戏不成人”。然而红线女老师却始终意志坚定,初心不改。从艺七十余载,她主演了上百部脍炙人口的粤剧,一部赴京展演的《搜书院》更是获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为粤剧赢得了“南国红豆”的美誉。值得一提的是,红线女还是一名旗帜鲜明的中共党员,她的一生都追随着党的步伐,为抗日战争筹款、为抗美援朝战争筹集军需、积极投身于建设祖国戏剧事业。她的所为体现出一位人民艺术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了解红线女的生平事迹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受到艺术家的精神鼓舞,感叹红线女与祖国密不可分的一生,坦言希望自己能为粤剧创新发展出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接下来,“天行队”一行来到荔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观湾区党史展。其中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吸引着队员,在讲解员的解说下,队员们方知这是中共第一个儿童抗日宣传剧团。看着展览,对比今昔,队员们深感今日盛世来之不易。在参观完党史展览后,团队采访了荔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当被问到粤剧在党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时,她认为,通过粤剧来讲述党史故事是党史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有利于红色基因的传承。她建议,粤剧的发展应该从娃娃抓起,定期组织孩子学习粤剧有利于在孩子心中埋下喜爱的种子,为粤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为了创新发展思政教育、助推红色剧目进社区,“天行队”与广州市白云区大源社区工作站联合举办了“从非遗粤剧文化学党史”系列活动。该活动由广财学子主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带领儿童认识粤剧、了解粤剧,活动中播放经典粤剧短视频以及粤剧动画,生动地把党的百年征程展现出来。先辈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在场人员,在互动环节“给十年后的自己说句话”中,一名儿童更是激动地说:“希望十年后的自己可以在活跃在粤剧的舞台,成为一名非常棒的粤剧家,把粤剧发扬光大”。社区工作人员对此活动给予肯定,认为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粤剧的认识,还培养了儿童的家国情怀,是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广东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天行队”的实践随着社区活动的结束而落下帷幕,但是,从非遗粤剧中学党史,赓续红色血脉的征程却从未止步。

(中国青年网于8月8日报道,报道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5351681&app_version=1.3.5&sid=1342652&time=1660272915&signature=3NRxPz8j0mdBYbOGDW91lzol6tXVEvZ7yAXV56qwogJEpkLK2e&sign=a501a4592b27978a17475f5efaa2c022#)

(言者先声于7月27日报道,报道链接https://m.weibo.cn/5071206030/4795794286713532)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于8月10日报道,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qdcqwjkGHwb3pIP_kzXPA)

摄影:姚茵雪
作者/通讯员:袁焕欣 许培欣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编辑: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