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广财“牵手”揭阳市、龙门县的暖心故事

2024-02-03 09:46:19
双百行动

如何发挥高校所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寒假伊始,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多部门协同,落实省委宣传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度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等,积极推进“双百行动”,在梅州、揭阳等多个地市走访调研,深化校政合作,开展基层理论宣讲,以“广财力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牵手”揭阳

1月30日,校党委书记郑贤操带队赴揭阳市,开展结对共建揭阳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暨基层理论宣传启动工作。校党委副书记罗贤甲,党办校办、宣传部、社会合作处、校友办、全民数字教育学院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30日下午,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揭阳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暨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启动仪式在揭东区举行,揭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林晓珊等参加仪式。

“广财大与时代同频共振,应改革开放而生,随改革开放而兴......”会上罗贤甲从“6+1”的角度,总结介绍了我校在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学生就业以及当下所开辟“新的赛道”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表示将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与揭阳市一同开展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继红介绍了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重点马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色。林晓珊介绍了揭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基层理论宣传宣讲的开展情况。

刘波介绍了揭阳市基本情况,并表示当前揭阳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专业性团队和人才,非常期待广财理论宣讲团的到来,“期待广财大调研宣讲团的到来,帮助我们打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他表示,要充分发挥揭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组织、载体、活动优势,为广东财经大学师生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提供支持。希望广财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助力揭阳提升基层理论宣传普及水平,培育壮大基层理论宣传人才队伍,“期待帮我们把‘文化揭阳’‘文明揭阳’的概念和形象,更好地凝练和传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

郑贤操表示,学校党委积极响应省委统一部署,高度重视本次省级重点马院结对各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他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理论宣讲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双百行动”结合起来,组建高质量宣传队伍,面向揭阳群众,“把将宣讲方案具体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基层理论宣讲。要整合市校双方优势资源,“与揭阳打造的‘榕树下的微课堂’等品牌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宣讲。同时发挥专业优势,为揭阳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强化问题意识,扎根揭阳大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做出体现广财特色的增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书记领衔示范宣讲

当天,郑贤操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作示范宣讲。如何巩固拓展我国的脱贫攻坚成果?怎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针对这些问题,郑贤操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入手,结合在揭阳市基层调研时的所见所闻,围绕领会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要求新部署,认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挑战,找准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点等三个方面,分享了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和认识,主题涉及乡村文化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家门口的“宣讲调研团”

从小故事入手、到群众身边去,让理论与群众“零距离”交谈!这是我校宣讲调研团所秉持的原则。在揭期间,宣讲调研团先后多次面向揭阳百姓,到广场、廊桥、农家小院等群众家门口的宣讲阵地,开展了一次次的微宣讲。

在吴履逊故居,宣讲调研团的王金锋副教授与当地少年宣讲团进行了联合宣讲。一边是天真烂漫,童声朗朗;一边是博闻强识,声如洪钟。同述一段红色往事,在一长一少的讲述中,有“知”有味儿,将红色精神和新时代的强音,唱响在揭阳的巷尾街头。

“长江以南看岭南,岭南文化看潮汕”,宣讲调研团教师孙晓晖在普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普宁英歌、嵌瓷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读潮汕文化的悠远历史和独特魅力,赢得现场很多群众的驻足和掌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揭期间,学校调研宣讲团队先后到揭东区曲溪街道路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揭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普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地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开展等情况。

白塔镇“青年大讲堂”、龙尾镇“快乐国学班”、玉湖镇“红色宣讲队”、揭东区宣传部的“挂图作战”、龙船模型......在揭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情况以及揭阳文化宣传的品牌特色。在曲溪街道路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校调研团队深入吴履逊故居、村民广场、纳凉亭、街头宣传栏等基层一线,现场感受揭阳民众的鲜活经验和生动实践。

据悉,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围绕省委要求和部署,发挥首批重点马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与揭阳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深入镇街、社区、会馆等地,开展不少于30场的基层理论宣讲,并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等形式,着力发挥师资、学科、理论等优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又见,龙门!

1月29日,校党委书记郑贤操带队赴惠州市龙门县,开展“双百行动”合作共建调研。据悉,龙门县是我校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结对共建市县。结对共建3个月以来,学校主要领导多次赴龙门县开展共建调研。期间,学校8个相关部门和师生团队,先后12次来到龙门县,对接职业教育、农民画、温泉、山茶、竹产业等项目,按照“龙门所需、广财所能”开展了多样化、多领域的合作共建。

寒假伊始,校党委书记郑贤操即带队学校调研团“再赴龙门”,就“双百行动”合作共建相关工作进行考察对接,交流部署深化合作共建等事宜,并召开“双百行动”领导小组2024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汉武,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田裕东,县委副书记谢德锋,县领导李锋、周少亭等参加会议。

在联席会议上,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双百行动”驻龙门县服务工作队汇报了“双百行动”驻县服务工作情况。随后,学校与龙门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如何高效推进“双百行动”合作共建项目进行座谈交流。

刘洪添表示,“双百行动”是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纵向支持的重要内容,是让地方得到发展、让高校实现价值的合作共赢平台。他要求,“全县各有关部门要与高校驻县服务队一起,全力做好这项重点工作,发挥工作专班职能,积极对接、担当作为,项目化、清单式逐项抓好重点工作落实”,保障“双百行动”高效推进,促进龙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何汉武介绍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落实“双百行动”方面的举措。他表示将结合本校在工科方面特色优势,与广东财经大学、龙门县一同协力,“照顾好龙门的老百姓”,助力“双百行动”落地见效。

郑贤操表示,“时值岁末,本次联席会议对于总结、谋划‘双百行动’工作,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来说,正当其时!”。他介绍了学校与广东改革开放同起步、共成长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资政报告等方面成绩,“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高地”郑贤操说。他表示,学校将发挥自身这些特色和优势,围绕“龙门所需,广财所能”,秉持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校地双方资源优势,编制好“双百行动”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坚持问题导向,“了解龙门县老百姓的想法和真实需求”,为龙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出点子,出经验”,推动更多合作成果转化落地,与共建单位一起,高站位、高层次、高质量推进“双百行动”的各项工作。

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我校、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学校将与龙门县就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城乡规划建设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基层人才培养培训、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水平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这也标志着校地双方合作共建工作向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新格局迈进。

会前,校地双方领导前往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为广东财经大学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龙门中心揭牌。据悉,广东财经大学依托“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基地”,在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龙门分中心。双方将重点聚焦数字化人才培训,共同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承接培训等,开拓合作共建领域,促进教育创新,深化产教融合。

此外,学校调研团队前往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龙门县文化馆、广东悦信律师事务所等地考察,实地调研龙门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文旅产业发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等情况,进一步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龙门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项目落实。

摄影:
作者/通讯员:党委宣传部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编辑:刘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