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5000多名师生, 这个盛夏用青春点亮乡村!

2024-09-09 11:12:43

这个盛夏,我校师生以满腔热情响应广东省委“双百行动”和团省委“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的号召,逾5000名师生,集结成402支团队,跨越7个省份,深入30多个地市、147个县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扎根基层一线。其中,381个青年团队成功与广东省内21个地市、138个县区实现精准结对,结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之首。这群广财青年们心怀星辰、脚踏实地,将青春的智慧与满腔的热情播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

文化创新 让乡村文化生动绽放

广财青年们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入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聚焦地方人文特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承与创新。从庄严肃穆的古寺到波光粼粼的水库,从古朴的客家建筑到生动的红色故事,他们用文字、用镜头、用画笔,描绘和传播着中国广袤乡村中的每一寸美好。

在揭阳市,“惠风徐来”实践团化身红色历史的“小导游”,深入挖掘惠城镇红色历史,编纂推出《燎原星火,红色惠城——惠来县惠城镇红色文旅宣传册》宣传册,让红色故事的传播更时尚、更接地气。

在地都镇,“古村焕彩”实践团化身为热情的“文化向导”,依托揭阳邹堂文化的深厚底蕴,开发了“古村焕彩”线上小程序,精心规划串联三村的旅游线路。

实践团成员结合当地村民和游客需求,巧妙融合镇村深厚的文化历史与特色产业元素,匠心独运地打造出了一系列独家品牌。“惠风徐来”实践团、红星冚谈实践团、“石”现振兴实践团以特色镇村为原型,开发文旅IP形象与文创产品。惠城镇的“红南南”、低冚村的“低冚福豹”、石马镇的“石马洞藏酒”,这些鲜活的IP形象为镇村的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帆布包、钥匙扣、防蚊贴、背带绳、渐变书签......古村焕彩实践团先后设计了一系列共18款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这些作品在揭阳市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团长吴欣盈说到,“在文创产品的版权保护、合同谈判等方面,我能够将法律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自豪感。生动的外形结合独特的寓意,文创产品让古村形象深入民心,也吸引着乡村青年重振文化力量。”

网络赋能 让乡村空间可见可感

青年学子们紧跟时代步伐,以数字化手段为引领,积极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近期,一群充满热情与专业创造力的广财青年,踏上了前往惠州、汕尾、河源等县镇村的征途。他们此行的目的明确——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网络宣传、数字村史建设、特色产业推广等多个维度,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惠州市龙门县,“留”影南粤实践团与外国留学生合作,摄制了《Hi义合》《Hi北山》《“农”有财》等15部高质量宣介影片。其中,团队携手知名品牌王老吉,精心策划并制作的纪录片《美“荔”共享——外国留学生眼中的广东荔枝高质量发展之旅》,以外国留学生Alina的独特视角,引领观众深入探访广东茂名的荔枝产地。“对我而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藏着无数待发掘的故事与潜力。”Alina感慨道,“通过暑期的这个活动,我得以窥见中国的另一面,那是城市之外,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彩的世界。”。这些系列影片在新华社全球连线平台以及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国际社交媒体上相继上线,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乡村的新气象与蓬勃活力。

在惠州市福田镇徐田村,数字村史实践团利用H5、AR、VR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村史体验,让特色村史“活”起来。设计H5交互故事线让网友沉浸式体验清朝武举殿试,以AR方式让游客玩转徐田村村史电子书上的“五经魁”古建筑,用VR全景相机,记录“村Art”艺术画廊,让美丽乡村一跃成为“countrywalk”热门路线。目前,实践团正在制作村史特色电子书、武官文化H5、VR全景相册及旅游宣传MV中,期待以特色村史品牌提升当地的文化影响力与旅游知名度。

在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石”现振兴实践团探索“乡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先后拍摄了石马手工鱼丸、石马客家山歌、石马洞藏酒等3条宣传片,播放量现已突破1w+,点赞量突破6000+。实践团还创作了村落特色封面、石马洞藏酒IP书签以及特色产业渐变书签3项文创产品,助力地方经济繁荣。

特色产业 让乡村产业激发新活力

广财青年们聚焦乡村各类特色农产品、智慧农业及非遗文旅等领域,以多元化的创新方式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在惠州市龙门县、兴宁市叶塘镇,冠军助农实践团开展了多场助农直播,用“冠军+产业村长+大学生”组合形式跨界直播,既为体育竞技事业代言,又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货,让直播间承载着近4000名网友“乡愁”的温度,收获了近3万人次点赞。

“廉江石榴香又甜,肉厚籽少味中仙”,在湛江市廉江市,橙意满满实践团深入了解农耕生活,帮助果农采摘番石榴,并围绕廉江市特色产品开展了6场宣传直播,拍摄短视频10余条,吸引上万人关注平田济村农产品,将廉江石榴的香甜远播。此外,青年们还协助当地搭建共享农业平台,既送“流量”又送“岗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在中山市横栏镇,花乐万家实践团聚焦当地花木特色产业,开发出花木线上交易平台,吸引近300家花木公司加入,共同推动花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大埔县溪山陶瓷工厂,红绿古特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所长,为陶瓷产业量身打造电商平台,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拓宽市场渠道,加速溪山陶瓷的数字化发展。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智富蒙峒实践团化身知识主播,通过直播,带领观众深度体验壮瑶非遗与文创产品的魅力,推广壮瑶文化,带动古村农文旅产业的发展,获得超100W点赞量。

规划先行 绘制乡村发展新蓝图

在广袤的岭南大地上,广财青年发挥专业特长,聚焦乡村规划建设,从村落布局到基础设施,从生态保护到文化传承,力求让每一个乡村都能焕发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凝“兴”聚力规划实践团与叶塘镇政府深度合作,围绕“兴宁县城副中心”建设和温泉产业发展,编制了《兴宁市叶塘镇汤湖温泉片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目前已得到兴宁市政府以及中铁四局的高度认可与支持,预计投入8000万元开展典型镇建设,这对实践团成员而言一次巨大成功。团队指导教师汪明冲博士表示,“在一线手把手地教学生们,从规划理念到规划设计再到最后的规划成果,让团队成员从地方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特长,这才是人才振兴的培养之道。”

寻“叶”溯源实践团与叶塘镇团委携手,深入挖掘叶塘镇的革命历史与红色故事,从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到重要历史遗址,他们精心规划了一系列集教育性、体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力求让游客在游览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厚重,还能亲身体验到那段峥嵘岁月的激情与热血。

“让农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攻坚助农实践团坚持这个理想,用2年时间深入梅江区等地。团队以科技助农为主题,前往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和平远县的34个村落收集农户耕地的种植结构数据并进行专业测算,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问题。经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实践团提议通过品质控制来建设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通过平台措施加强本地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公共服务 让乡村生活更加温暖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乡村公共服务作为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绿美经济实践团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深入惠州市龙门县,利用专业知识开展龙门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构建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乡村生态建设提供解码经验,形成了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龙门样本”。

在东莞市,针对外国人在国内可能遭遇的语言障碍与生活难题,筑梦粤兴实践团充分发挥其外语专业优势,精心策划并推出了《外籍人士在东城服务指南》,这部全方位、多角度的“生活导航”覆盖了政策解读、日常生活指导等多个领域,为他们提供一个便捷的安居指南。此外,实践团还在东莞市东城街道设立了口语提升的“特色课堂”,作为辅助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为外籍朋友提供实战交流的机会。谈及此举初衷,实践团团长宁聆余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帮助他人不分国界。”

今年暑期,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扎根基层一线,将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打造成为连接大学课堂与助力广东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桥梁。对标学校“双百行动”结对共建工作安排,与梅州兴宁、惠州龙门共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搭建校地合作新平台。推动大学生依托“百千万校地通”平台,参与结对服务竞标。

在这场青春的盛宴中,师生们不仅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更在实践中学习新知,增长才干。他们用青春点亮乡村,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助力岭南特色产业走出大山;他们聚焦乡村发展,为之规划绘制蓝图;他们投入到公共服务改善,让乡村生活便捷温馨......广财青年的身影,成为广袤乡土大地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摄影:
作者/通讯员: | 来源:校团委 | 编辑: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