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家金融学师资培训在我校举办

2025-07-27 19:55:12

7月21日至23日,由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及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家金融学师资培训在我校立德楼339会议室召开。培训邀请了国家金融学学科创始人陈云贤教授等专家授课,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高校的45名学员参加培训,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国家金融学学科和专业建设提供重要平台。

21日上午,我校邹新月教授为开幕式致辞。陈云贤教授作题为“国家金融学与金融强国·金融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授课。他深入剖析国家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框架及八大重点领域,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等关键议题。邹新月教授作题为“国家金融学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授课,阐释国家金融学核心在于金融资源配置的“三性”统一,强调通过法治与德治结合、创新与开放并行,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效率公平的金融体系。我校蔡卫星教授主持开幕式。

21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孙坚强教授围绕“国家金融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主题,剖析不同部门资本异常流动对金融系统差异化影响,并聚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构建模型,为理解中国金融开放实践提供新框架。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肖斯锐总经理助理基于“国家金融弯道超车与碳金融实践”授课主题,剖析绿色金融与气候金融、转型金融的边界及协同关系,探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困局根源与破解路径。

22日上午,中山大学黄新飞教授围绕“国家金融学与国家金融政策组合”主题,阐述构建中国自主金融知识体系以服务金融强国战略的意义,强调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结合现场教学、案例研讨等方式推动学科发展。广东财经大学蔡卫星教授以“国家金融层级与地方金融”为主题,揭示了抵押品价值如何通过影响城投债发行、土地出让价格等环节作用于地方金融运行,分享了国家金融学课程中结合研究前沿与地方实践的教学方式。

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方意教授围绕“国家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主题,阐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动关系及金融系统内部关联性,探讨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方法与防范逻辑,强调从宏观审慎视角应对个体理性与集体利益矛盾。深圳大学陈海强教授围绕“国家金融监管协调与智能监管”主题,强调金融监管需兼顾制度建设与科技运用,构建兼具预防性与动态适应性的体系,并探讨数字变革下新型金融风险应对策略,凸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监管中的作用。

23日上午,武汉大学卢盛峰教授围绕“国家金融层级与财政金融协同”主题,剖析融资平台规避预算法制约成为地方融资手段现象,解读转移支付制度中一般转移支付规范性与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性特征及改革方向。中山大学刘岩教授围绕“国家金融发展与金融机构”主题,揭示不同类型银行分支机构的各省差异及市场集中度演变等特征,通过对比国际市场结构,指出中国银行业呈现高度竞争态势。

2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张勋教授围绕“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主题,阐述数字金融在支付便利、缓解信贷约束等方面的微观效应,及其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塑传统金融格局等层面的影响,探讨未来金融科技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专家授课结束后,黄守军、徐新扩、郑宇璐、吴鹏四位小组代表分别就国家金融学如何开展相关研究和课程体系设置等分享体会。我校郭文伟教授为与会教师颁发结业证书。

摄影:
作者/通讯员:柯希宁 | 来源:金融学院 |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