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沙如何更亲民?

2012-05-21 14:33:23

暑期将至,刚举办完“城市假日嘉年华”大狂欢的海心沙,暑期中会有精彩节目上演?收费公园的人气并未达到预期,如何才能让其更亲民?备受争议的“亚运遗产”海心沙将通过何种方式拉动旅游效益?本期圆桌会我们一同探讨。

广东商学院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张伟强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中心主任 李铭建

广东旅游策划专家 郑泽国

本期主持人: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海心沙转型要先聚人气

主持人:海心沙面临经营压力,游客量减少,靠门票收入难以为继,如果海心沙靠商业化转型,如何才能转型成功?

张伟强:海心沙如果要从文化遗产转型成为商业资产,首先要打破社会情结,作为亚运会的开幕式场地,海心沙在市民心里已经与亚运这一盛事紧密相连,如果要脱下亚运这一层外衣,让海心沙独自成活有一定难度。其次,如果要作为商业资产来运转,必须确立运营的主体和商业模式。政府是决定对海心沙的使用运营权进行租赁还是拍卖?是否定下相关规则,如功能和架构能否进行改动等问题还需细议。

郑泽国:为什么北京鸟巢的生意那么好,在后奥运时期可以成为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去北京必游景点,而海心沙却乏善可陈呢?原因不在于海心沙本身,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问题就在于缺乏面向各地旅行社的推广宣传,相关产品线路缺乏包装,市场渠道不畅通。如果能够把目前部分旅行社推出的“新广州旅行”打造成一个“新广州”品牌,让海心沙和新广州之间的联系加强,勾起到广州的商务旅游游客对海心沙的好奇心。在聚集了人气的基础上,任何的转型都可以尝试。

李铭建:无论收费与否,海心沙都不能靠观光的方式来保持吸引力。现有资源亟待整合:海心沙是观赏羊城地标广州塔的最佳地点。如果参考香港的“维港灯光秀”,将南岸的广州塔和其他建筑进行灯光、音乐设计,做一台“塔耀新城灯光秀”,北岸的海心沙无疑会成为人气聚集之处。

辅助设施需加强,节日活动不能少

主持人:如果海心沙要变身成为“市民文化广场”,还有哪些配套需要完善?

张伟强:具体来说,还是要看海心沙转型的运营主体和目的是什么?类似海心沙这样的场所不外乎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化体育类的公共项目,二是休闲观光类的旅游项目。如今,海心沙的构架早已形成,具备了一定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在硬件设施上的改动涉及到政府的决策和未定的主体尚无法设想,但在管理经营等层面和节日活动设计上大可有所作为。

郑泽国:海心沙当时在建筑时不是作为旅游项目设计的,而是作为开闭幕式表演的场所,因此,作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园,海心沙明显缺乏休闲、休憩的内容。除了吃喝玩乐等项目,还有保洁系统和污染处理等需要进行深度研究的内容。

李铭建:第一,增加休憩功能:1980年代的“灯光夜市”,曾是不夜城广州的活力象征。现在的海心沙,也可辟出部分场地,引入市民团体和经营机构,从时尚街舞到粤曲私伙局,从露天咖啡座到茶座,从本地工艺品到书法绘画,打造新时代的“文化灯光夜市”。第二,完善交通服务:目前前往海心沙的公交系统,仅APM较为便捷。但其他服务设施,如周边的指路牌、停车场等也应完善,使得其他交通工具也能便捷有序地出入。广州地处亚热带,白天炎热,海心沙又缺乏遮荫场地,因此以上我的设想,考虑现有的经营,首先以晚间活动为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日间旅游项目的开发研讨。

走市场化道路方能创新盈利模式

主持人:不少人认为海心沙作为公共资源收费并不合理,公共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盈利模式有何创新之路?国外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可借鉴?

张伟强: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打破了亏损状态,首次盈利之后,对于如何利用奥运会盈利和其遗留下的建筑投入商业化运用引起的讨论层出不穷。国外不泛有公共产品私有化的先例,即是政府把公共资产出售或者租赁给商业公司,以商业模式对其进行运营管理,政府不再为盈亏负责。或者以有限责任等股份合作方式,与商业公司分摊相对应的投入责任和收益权利。但是,各国政府体育盛事市场化上有共同特点,就是政府和企业的权责明确不清晰,因此,操作的细节难以向大众细说,难以借鉴。

郑泽国:如果要在盈利模式上有所创新,第一件事就是把市民的需求研究透,以需求作为发展的方向后,添加想象力的元素。比如,英国伦敦就把集装箱码头变成一个购物中心,找到“购物”这一主题后,结合场所的本身特色发挥想象力,就可以把海心沙打造成一个或以“美食”为卖点,或以“年轻人的娱乐地”为卖点的集聚地,甚至可以像垦丁海岸一样,在每年的夏季举行音乐季。这样好的硬件有很多的可能性,关键还是要在研究市民的需求之后进行设计。

政府把责任推给社会不是亲民

主持人:如何让海心沙亲民?免费能否实现亲民?

张伟强:如果按媒体报道的内容,门票收入连维持费用的零头都不到,那么,政府将这一块费用完全承担下来,不要试图把责任推向社会,也未尝不可。至于是否会更加亲民,则有待观察。

郑泽国:海心沙本来就不应该收费,或者收很低的费用,比如白云山在平时收费5元,“五一”收费4元。广州这样的城市就应有把最好的资源免费向市内外游客开放的胸怀。从一定层面上讲,海心沙已经是城市形象的名片,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景区。试想一下,如果白云山收50元的门票,还有这么多的游客吗?所以,亲民要从民众角度先考虑。

别把海心沙的未来与过去断然割裂

主持人:海心沙东区将有望改造成为观光游艇码头,未来海心沙的旅游效益将如何拉动?

张伟强:单一产品形成的吸引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产业和线路的整理尤为必要。如果要利用海心沙本身的资源和亚运会的效应,可以考虑把亚运会时期的新中轴线——珠江新城和小蛮腰等代表性建筑整合成一个像上海浦东一样的独立区域,有鲜明的区域风格,向内外游客推广。这就需要政府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的限制,打造新旅游区发展模式。

郑泽国:事实上,整个“后亚运”效应的经营比起“后奥运”逊色不少,但是,海心沙的转型就要完全抛弃亚运这一辉煌的曾经吗?其实未必。小蛮腰是新广州的地标,那么海心沙又应该如何重新定义其与广州和亚运的联系呢?如果走市场化道路,把新广州的旅游招牌打好,海心沙必定会成为不逊于鸟巢的名建筑,可以引领新型都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但如果只是将海心沙当成博物馆那样坐靠行政补贴过日子,那么它势必慢慢淡出视线。

■微观点

@厚街亚伯:广州海心沙周末游人已不足千人,刚收摊的“五一”嘉年华大笔投入500万,结果游客不足5万人,门票不过百余万!有关部门指望“出入口一封,财源滚滚来”的愿望休矣。有关人士称:不敢肯定市民绝对是“憎恨”收费而抛弃海心沙!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后亚运的盈利欲望”是把人性民心看得太简单。

@潘炮之子:其实在广州市民的心中,海心沙收不收费都已经毁了,遑论它的乏善可陈。“它只能是亚运遗址,而不是别的什么赚钱工具。”这就对了,现在杂草丛生的“上海世博中心”就是它的明天。在《甄嬛传》大行其道的今天,想用炒作此类题材赚钱,除非公款购票。

@sugar_pyx:海心沙原规划是市民广场,现在的情况是围起来做公园搞创收。不给市民游玩也就算了,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在节日里搞大型活动,吵闹到晚上11、12点,严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难道这就是文明广州?

政府与企业共同经营

⊙他山之石2008年奥运鸟巢:

北京政府在对鸟巢的运营机制上进行了一次具有革新意义的创举。在对鸟巢的规划中将国家体育场的建设投资方式分两部分:北京市政府出资58%,授权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出资代表;另外的投资部分则通过全球招标,由最终中标的项目法人合作方出资。经过一系列的评估、谈判和报批,最终于2003年8月9日确定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为代表的联合体,成为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合作方招标的中标人。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也使得鸟巢的建设在运营上变得更合理。

奥运会后,作为鸟巢的合法项目法人之一的中信国安联合体,将把旗下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中超联赛主场比赛安排在鸟巢进行。鸟巢在完成北京奥运会的使命之后将成为北京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奥林匹克创意产业区。届时鸟巢会被改造成为一个集大型体育赛事场地、文化娱乐中心、会议中心和餐饮购物中心于一身的综合性场所。通过开发旅游和展览、演出、健身等活动,既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鸟巢规划出了更合理的后奥运开发途径。其它的特色开发项目,例如在体育场北边看台兴建一个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在景观区开辟一条“星光大道”,印上明星的手印等,也都在规划之列。

文/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实习生 罗瑞娴

《南方日报》2012年5月16日B07版《海心沙如何更亲民?》

作者/通讯员:南方日报 | 来源:暂无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