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广东财经大学积梦未来实践团:青春筑梦,点亮流动儿童数理思维之光

2025-08-15 12:19:33

在国家重视民生福祉、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背景下,广东财经大学积梦未来实践团聚焦流动儿童群体,积极响应流动儿童相关政策,于7月在省级试点“两社三中心”之一的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街海苑社区开展暑期公益课堂。这支由广东财经大学青年大学生组成的队伍,以数理思维教育为切入点,融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便利,通过VR体验、智能小车实操及基础编程教学等形式,为流动儿童搭建起知识探索的平台,用行动响应政策号召,凝聚社会合力守护儿童成长。

精准对接需求,筑牢数理教育基石

海苑社区作为省级试点“两社三中心”之一,承载着服务基层群众、优化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能,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是社区关注的重点。为精准把握流动儿童需求,积梦未来实践团先行开展了系列调研:开展试点课程观察流动儿童学习现状;与白云湖街社工站欧社工面对面交流了解社区在流动儿童数理教育方面的痛点;发放并回收家庭问卷统计分析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对流动儿童数理思维培养的影响。经调研发现,因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制约,部分流动儿童在数理思维培养上存在不足。基于此,实践团精准对接需求,结合大学生专业所长,策划了以数独、积木为载体的数理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教学,帮助孩子们夯实数理基础、提升数理思维。

阶梯+融合,打造数理思维教学体系

团队创新性打造了阶梯式数独学院课程,采用“基础入门-进阶提高-专题研讨”三阶式教学模式推进。在入门课上教孩子识别宫格规则,在进阶课上引入“唯余法”,在专题课讲解“筷子法”。孩子们专注拼贴积梦未来数独教具,逻辑推理能力在数独训练中悄然提升。其次,团队顺应人工智能时代潮流,将积木课程与AI结合。“积木小车”让孩子在搭建轮轴结构时理解力学原理,串联空间思维与物理思维;“Scratch编程课”让孩子们用积木式代码制作动画,将数理逻辑转化为具象创意;“VR国学经典课”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历史场景中感受国学魅力,融入其中的数理知识进一步拓展思维维度。“阶梯式夯实基础+跨学科拓展应用”的课程设计,让数理思维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可操作”的学习体验。孩子从“怕数字”到“主动挑战数独题”,从“乱搭积木”到“设计稳固建筑模型”,数理兴趣与数理思维能力同步成长。

结课仪式,收获数理思维成长硕果

7月19日下午,海苑社区的夏令营结课仪式温情启幕,白云湖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肖伯强总结七天活动时,肯定了积梦未来实践团的付出,欣慰于孩子们的进步,并对他们的未来寄予美好期许。仪式中,流动儿童的成长印记格外鲜活。孩子们在活动回顾视频中看到自己专注解题、创意搭建的身影时,欢笑中满是收获的喜悦。“收获分享”环节,有的小朋友用画笔再现数独挑战等场景,言语间藏着对课程的热爱;有的小朋友以爱心图画与真挚话语表达对老师的感谢,纯真暖意打动在场众人;问卷中,有小朋友写下“5(最满意)+满意无限”,直白道出对夏令营课程的喜爱。最后的数字炸弹、击鼓传花游戏里,孩子们的合唱声让欢歌笑语成了结营最动听的收尾。这场仪式清晰展现着孩子们的成长——从接触数独到自信解题,从基础拼搭到创意迸发,数理思维在点滴中提升;与大学生志愿者的互动、多样课程的体验也让他们拓宽了视野,点燃了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夏令营里,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能力的进步,更有纯粹的快乐与成长的惊喜,这既是他们成长的生动注脚,也是社会力量协同守护流动儿童发展的温暖缩影。

在此次暑期公益夏令营中,团队收获颇丰。成员们在与社区对接中学会高效协调资源,在处理调研数据时提升信息筛选与分析能力,在课程设计开展中摸索出专业知识通俗化的方法并增进团队默契,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价值的理解,增强了社会服务意识与责任担当。未来,积梦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坚守流动儿童数理思维启蒙的初心,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形式,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为流动儿童成长保驾护航,助他们在知识海洋中勇敢逐梦、绽放光彩。

(中国网于2025年7月24日报道链接:http://hs.china.com.cn/2025-07/24/content_43183315.html)

作者/通讯员:赵瑞玲 | 来源:工商管理学院(粤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