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在南方日报发表《扎根改革热土,作出学术贡献》文章

2016-05-30 14:33:27

习近平总书记从“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三个维度,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本质定位和内在价值,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确立了根本遵循。

一、立时代潮头,方能肩负历史责任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大有可为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亘古未有之历史大变革。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有希望的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呈现中国元素、宣扬中国形象、彰显中国话语,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社科工作者应全力促进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的历史进程,从而肩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脚踏实地的学术耕耘,为人类文明贡献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研究成果。

二、通古今变化,方能扎根改革热土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通古今之变化”一语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一书,原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通古今之变,其重要意义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兴衰存亡之内在规律。

当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通古今变化”的丰富素材和大有可为的历史舞台。广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市场转型、环境变迁、制度变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案例和经验,为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珍惜机遇,敢于担当,扎根广东这片改革热土,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自己的学术贡献。

三、发思想先声,方能引领国家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越是面临重大的历史节点,越是需要用统一的思想,汇集民意最大公约数,凝聚并达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越是身处重大的变革关头,越是需要用科学的研究,推进中国特色实践创新,谋定民族复兴的未来。哲学社会科学历来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发思想之先声”的同时,富有洞见性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思想的繁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广大社科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大胆探索,积极进取,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南方日报2016年5月28日报道)

作者/通讯员:王华 | 来源:南方日报 |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