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国家社科申报技能提升经验分享会

2020-11-26 14:19:04
科研

11月24日下午,由科研处、校工会联合举办的国家社科申报技能提升经验分享会在综合楼408召开。会议由副校长邹新月主持,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代表法学院孙占利教授、经济学院王方方副教授、体育部王建国教授、外国语学院周红辉教授、地理旅游学院杨高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骆礼敏博士,各学院拟申报国家社科项目的申报人以及科研处、校工会相关人员2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苏时生致辞。她说,科研处、校工会联合举办分享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学校党代会精神,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谋划,坚持需求导向,努力打造一流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老师实现个人价值和职称上台阶。

孙占利教授、王方方副教授、王建国教授分别从申报书框架搭建、撰写技能及论证方法,研究的坚持与灵活应变的关系、修改指导与成功的关系,论证过程的“三观”和 “四不”、细节与失败的关系等方面分享了经验。

与会的申报人与六位基金获得者进行了交流互动。

邹新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分享会是我校国家基金项目申报指导的新方式,是校工会和科研处为广大教职工做实事的新尝试,做到特型服务、精准服务、服务到家。同时,国家社科成功获得者把宝贵的经验无私地奉献出来,作为成功案例分享给大家,值得全校师生学习。

邹新月将三位教授分享的经验总结为“十二性”:第一,项目选题的新颖性。第二,文献综述的三全性,即学术性、权威性、前沿性;第三,研究目标的两点性,即理论性和实践性;第四,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第五,关键问题的抽象性;第六,研究方法的具体性;第七,技术路线的清晰性;第八,特色观点的创新性;第九,研究基础的扎实性;第十,团队组织的合理性;第十一,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第十二,不同表达的艺术性,让内行看到深刻,外行看得明白。

邹新月勉励大家在国家级项目的申报中要做到:第一,学习榜样,树立信心,信心胜过黄金;第二,不懈努力,精心耕耘,四季深耕不辍;第三,坚持到底,锲而不舍,赢得机遇运气。他要求学院精心组织,反复推敲提高。标书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变成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才可能成功。

摄影:
作者/通讯员:崔晓莹 | 来源:科研处 | 编辑:伍一龙